返回第一百七十三章 剪羊毛(1 / 2)我给崇祯当老师首页

与此同时,刘希森三人也开始联系博铺港进出的商人,洽谈购置棉花和羊毛的贸易。

棉花自宋朝时就在中原开始种植,到了明代末年已成为重要的农作物,长江流域已经广泛种植,而棉布因为物美价廉已经开始流行,松江布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所以就购进棉花的贸易,很快就有苏浙一代的商人应承下来了。

只是大明的羊毛纺织还在起步阶段,草原的羊群除了食用以外,就是鞣制羊皮制作大氅,剪羊毛进行纺织,还属于新鲜事物。

为了获得优质的羊毛,锦瑟给自己的父亲去了一封信,并按照李飞的述,在其中详细的讲述了羊毛的裁剪方法,并给科尔沁部落划定了合适的贸易路线。

在锦瑟的信中,科尔沁部落作为草原的羊毛收购点,将羊毛收购起来,然后经山西商人越津,临高商船亲往津采购,装船后一路南下运往临高。

一个月之后,布和看着女儿的来信和随信而来的一万两银票,惊讶不已。

这羊毛还能赚钱?布和有些不解。

要知道草原的羊除了挤羊奶,无论是羊肉还是羊皮,只有羊死了才能实现价值。

而按照锦瑟信中的法,只要定期剪羊毛就能赚钱,这如何不让布和高兴,如果真的能行,那草原可就会发生翻覆地的变化了。

不用杀羊卖羊就能赚钱,羊毛每日都会自然生长,而且羊还能下崽,以后的羊岂不是生生不息的摇钱树了。

想到这里,布和觉得草原民族的好日子来了,赶紧跟自己的父亲商量了一下,就开始在草原愉快的剪起了羊毛。

同时,刘希森派贸易代表去江浙、湖广一带收购生丝和棉花,而且分别在各地建立贸易点。

随着原材料的购进,临高的棉纺、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了起来。

机器轰鸣,人头攒动,港口桅杆林立,一片欣欣向荣之色。

临高人皆行色匆匆,商人见面即谈棉花、布匹、煤炭、生丝,临高百姓见面必问工资薪金和跳槽。

这时候,如果你问一个临高百姓,你家地里收成如何,人家会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你,‘收成,啥收成,去工厂挣银子他不香吗,为嘛还在地里刨食吃’。

在临高新城区中心广场,耸立着一个大的牌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赫然在粒

刘希森、李飞和周曼如漫步在临高的工业区,看着一个个大烟筒冒出的滚滚黑烟,一时神情恍惚,以为到了十九世纪的英国。

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丝织品、棉布和毛呢产品,已经问世,就获得了认可。

价格便宜,质量乘,品质如一,直接打开了大明和海外的市场。

大量的原材料纷纷涌向了临高,优良的丝织、棉布、毛呢则倾销到了大明和世界各地。

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成色的银元,堆满了临高财政部的金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