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章 为国御侮(1 / 2)晚明之江山美人首页

那帖子后面附了两张会票,江南会票还是有信誉的,各个大城市都能兑换,书贴上不过写了几句感谢的话,董小宛无言半晌,低头窃笑道:“这杨公子也真是的,他要帮我赎籍,为什么不带我一起去南京教坊司?”

董小宛虽然是苏州人,她的乐籍却是在秦淮旧院的花月十六楼,那是她成名的地方,要脱籍从良的话,得去南京教坊司衙门走程序。

乐籍并非是两京教坊司才有,各省大城市的富乐楼都有乐籍姑娘,像柳如是、陈圆圆的乐籍,都在苏州。

半塘远离市肆,依山伴水,环境清幽,柳如是看着这个娴静温婉的同行姐妹,略微有一丝不甘,“或许他只是报答你的相助之恩,此去生死未卜,和你一起去南京的话,岂不是没有,也坐实了关系。”

“其实我很佩服他的胆量,在苏州做个书商,安安稳稳的,买武官上任,那可是搏命的事。”董小宛眼中有一丝异彩。

柳如是摇头道:“如果他只是一个一般的商人,我们也不会和他结交这么久了,商人得亦商亦儒,否则,想必你也不会看上他。”

《儒林外史》的第一版本已经刊印出来了,因为杨柳斋只求速度和低成本,所以比叶氏家族快,但苏州最大的书商叶氏家族也没有不满,他们的精装本获利不小,是为杨川书籍的第一家获利者,因此两家处于良性竞争之中,叶氏为顾及长远利益,也不得不照拂杨柳斋和修缮关系。

若是杨川背后没有任何关系、也不买官,叶氏家族肯定会选择把杨川压榨干了,这种转变不仅仅是杨川的书好,很大部分是杨川托关系很有一套,放得下面子,包括有一定地位的金秀才也加了进来。

她们当然是最先饱眼福的,从开头的王冕,读到后面的明朝读书人的生活,尤其是“范进中举”那个情节,令人捧腹大笑之后,又引人深思,董小宛惊叹道:“这写得不输给本朝的任何一本书。”

……

杨柳斋的新书又热卖了一番,也带动了《红楼梦》、《射雕英雄传》的持续火热,不少商人都在购买来转卖,杨川的名字,以苏州为中心,北向南京、扬州,南向杭州、闽粤辐射,商人和读书人阶层,渐渐形成了读杨川小说的风气,当然杨柳斋书籍的粗制滥造,也像建阳书坊一样为人诟病,搞得不少人边看边骂。

加上新潮服装、戏曲对民间、中产阶级的吸引,杨柳斋商号的名气,已经不小,崛起速度较快,当然和孙春阳南货铺、正田药店的长年经营相比,还是略微逊色。

杨柳斋前店柜台,噼噼啪啪的珠算声不绝于耳,何老三笑得合不拢嘴,他从未见过进账这么多的银子,店里的客厅也在西侧整理出来一座,专门接待看书的。

“这严监生写得比范进都好,对糟糠之妻有情义,在宗族之中,又不免受到倾轧,可那个吝啬程度,倒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黄宗羲感慨道。

“谁?”钱谦益问道。

“海瑞海刚峰,他临死之前,做的一件事,是给南京兵部的人退还银子,说多了一点……而《儒林外史》的这个严监生,临死之前指向油灯,没人明白他的意思,唯独赵姨娘说,老爷是指赶紧掐断灯芯,太费油了,严监生点点头,才气绝身亡……”黄宗羲笑道:“人能吝啬如此,真是绝了,更绝的是杨川能写出来,写人像人,写鬼像鬼,简直入木三分,如在眼前,贵在真实啊。”

“海刚峰是清廉,严监生是吝啬,又有不得已的苦衷,终究有所不同。”钱谦益承认道:“不过这份力道,着实令人惊叹,还有那个马二先生、匡超人,一个有良知,一个孝道可嘉,但行使出权力来,又都不能恪守本分,融入大染缸了。”

此前钱谦益说杨川不能写读书人的事,这时说出来,也感到脸上发烫,他并不擅长小说故事,而是以诗文出名,此时他及时承认,门生倒认为他光明磊落,不失少宗伯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