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枝被江嘉染差去,回了江府一趟看看老夫人。回来时就看到一个小道童在小偏门的门口说话。
小道童不是第一回来,门房知道他要找谁,说着让他等一等。结果一抬头正好看到春枝回来了。
小道童也看见了春枝,几步过来,把背在身后的篓子塞给他。
“这是后山摘的山果,又新鲜又甜。摘多了师兄说送一些给夫人的。”
“谢谢啊。”春枝接了过来,小道童便说着还有事急忙忙走了。
从篓里捡了几个山果出来,春枝塞给门房说:“罗大哥,辛苦你啦!”
门房的性子挺憨厚的,没想拿。春枝说是给罗嫂子和家里孩子尝鲜,这才收了。
见春枝走远了,他还在想这嫁进来的少夫人和身边的丫鬟们,人都很好呢。
不管是去江府,还是回来与门房打交道,要怎么说怎么做,少夫人都是和她提点过的。
反正少夫人怎么说,她就怎么做。只要是少夫人说过的话春枝都记得牢牢的。
江嘉染看到春枝回来了,便询问了她老夫人的情况。
春枝忙把去江府听来的近况说了。
莘姑说老夫人吃了她送去的药后,确实好上了不少。不识人的时候也不会常常心烦气燥,晚上也睡的好了。
每日都有一小段时候能清醒认人。
“奴婢瞧着老夫人精神挺好的。”春枝笑笑说,并把那篓山果拎过来,“少夫人你看,长道观送来的。”
江嘉染看见了,果子还都很新鲜。
她拿起一个闻了闻,心想这方道长真太够意思了。
她那日下了水后从长道山回来,之后就有小道童跑来偏门,来问她是否有受凉生病。要是生病了有没有大夫看,要不要送药来之类的。
一家府上的少夫人病了怎么会没个大夫看呢。想来是方齐知道她是谁后,就认为她在应府的处境是艰难的。
其实方齐挂心的也没错,像最初那样温饱都难保证,日子可不就是很难过。这些果子都能垫一两天肚子了。
“你和玉儿分几个吃了吧,剩下的我留一点晚些做果酱。”
配饼吃肯定很香。
春枝笑嘻嘻应了。
除了这篓果子,小道童还送来过别的,这种举动实在太有熟悉感了。江嘉染严重怀疑方道长也把她当成了需要帮助的可怜对象。
江嘉染失笑,有一种我拿你当朋友,你却把我当成慈善对象的无奈感。
就很微妙。
倒也不用这样,她现在住在应府还算自在,财务状况也很良性。江嘉染觉得有必要跟方齐解释一下,收收他这操心的毛病。
也不需特地跑一趟,江嘉染想了想,觉得可以写封信。要是小道童再来,就让捎回去。
江嘉染想到便去写了,话语用的随意,但相关之事也说的很明白,他看了就知不是什么托辞。
写完后忽然想到什么,她又添问了几笔。
大郢朝的疆土江嘉染并不是很熟悉,原主也没去过更远的地方,脑海里的印象自然模模糊糊的。
她一直在想着,若之后寻到机会离开了京城,该先往哪处府县落脚比较好。
这样的古代环境,取暖不容易,冬天要是太冷肯定很难捱。她是有意往南走的,但仅靠一个方向肯定也不行。
这事一时也没什么人好问,不如趁此问问方齐的意见。
他住道观见识的多,怎么想都肯定要比她清楚。
江嘉染写好信后,交给春枝时,玉儿还在旁迟疑了一下。
这样书信往来总觉得有点不妥当,虽然是个道士。
少夫人好不容易和楼少爷关系近了一些。
春枝收好了说:“就是一封信。”少夫人说什么当然就是什么呀。
江嘉染点头道:“一封问道信,不避人。”
这样说也是,玉儿应了声,和春枝一起退下去了。
太久没碰毛笔字,这么写一写还有点手酸。江嘉染推门出来伸了个懒腰。
余光瞥到了檐下挂着的那盏灯。
是上回看灯会最后买回来的,里头的烛火早熄了,只不过这灯做的造型别致精巧,所以就一直挂着作装饰。
江嘉染盯着瞧了半晌,皱起眉头视线又往院子的另一边看了过去。
隐隐记得,她似乎也在应照楼的房前看到挂了这种灯。
那天回来时她买了两盏灯,只细微纹路不同,是一对的。另一个给栗儿拿走了。
虽然没了院墙的隔断,不过应照楼的地盘,她还是不怎么过去的。在她眼里,就以曾经那堵墙为线,默默在心里分出个楚河汉界来。
他别晃悠来她这就最好了,又怎么会主动过去。
省得应大佬又想到点什么来耍她。
上回还是栗儿在那边喊她,她才过去了一趟。无意中就看见应照楼的房门前挂着那灯。
江嘉染往虚空的分界线那里挪了挪脚步,抬头看看她这边,又伸着脖子往应照楼那儿瞧了瞧。
两灯相对挂着,像极了情侣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