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春,王正、王次道率领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抵达这里,与新四军第五师的部队会合在新四军第五师大力配合下,向南扩展到湘鄂赣地区,后继续南征。
截至日本投降时,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已发展到东起安徽的宿松、太湖及江西的彭泽、瑞昌西达湖北的襄樊、荆门、当阳、宜昌,南起湖南的南县及湖北的通城、通山,北抵河南的叶县、舞阳均不含县城,跨越鄂、豫、皖、湘、赣5省交界的广阔地区,拥有人口1300余万,连同游击区全边区人口共约2000万。
据郑老、胡服于1945年9月17日,21日向中央报告,边区行政区域的政权组织,有边区行政公署下辖的7个专员公署,38个县政府能征收粮赋区域包括基本区和游击区的人口1085万。边区的管辖范围,按原建制县共64个。
在这几年间,三师派出的先遣支队也有了很大发转,旗下的六个大队都扩充成为建制团,其中一大队和二大队是甲型团,三营十二连,其余四个大队是乙型团,三营九连。全支队大约拥有兵力一万出头。
1945年8月9日凌晨,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的远东战役突然打响。共计128个师的苏联红军长驱直入,在猛烈的攻击下,日军很快丧失了抵抗能力。
8月15日,关东军与其他战区的日军奉命收听东京的广播。裕仁天皇宣读了终战诏书。
日本的突然投降,对果红双方都是十分意外的。无论是散布在各根据地的八路军、新四军,还是在西南的果党军,都还没有准备好接收东北。
于是,东北就这样被苏联红军暂时“接管”了。
苏联出兵东北的消息,老太祖与中国普通老百姓一样,也是通过广播才获悉的。
对于东北,老太祖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他在七大上就指出:
“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当然偏安西南一隅的蒋光头也知晓东北的重要性,在他看来:
“果党的命运在东北,盖东北之矿产、铁路和物产均甲冠天下”
“没有东北,就没有华北没有华北,就没有全国”。
而随着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又为其夺取东北提供了所谓的法理依据。
因此,国共双方虽然都想占据东北,但谁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完全独占东北,谁能捷足先登,谁就取得了打天下的主动权。
因此,蒋光头一面命令前线部队加紧向东北进发,一面请求米军将后方的果党军队运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