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宵对沓氏事非常心,人力物资全力支持,还派了一千黄巾力士,三千辽东军前往压阵,加原本沓氏的两千驻军,就有六千大军聚集小小的沓氏,目标只有一个,全力保障好此次沓氏扩建和冬季招引流民的工作。
“公台,这个冬季最重要的事就是沓氏的扩建,有什么困难直接跟我说就行。”
吴宵细细交代了沓氏之事,陈宫自是一一应了,怀着激动的心情下去准备去了,陈宫对什么沓氏海贸城不感兴趣,他激动的是这个冬季可以拯救多少大汉子民。
陈宫当这个郡丞,实际是非常辛苦的,不过陈宫却乐在其中,好在这两个月招贤令的威力也显现了出来,虽然没有招揽到像荀攸和陈宫一般的顶级人才,但一县之才还真来了不少,经过吴宵的考察,都下放到了辽东各县,充实了基层,有了这些寒门士子的加入,辽东政务彻底走了正轨。
文士来的少,但勇武之士却来了不少,甚至还有八人有校尉的勇力,其余还有百十人有军候之才,吴宵自是大喜,将这些人一股脑交给了荀攸,全部充入了军中,中层将领一下子充实起来,有了这些将官,辽东军的战斗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每天都在涨。
吴宵觉得招贤令的热度应该还没有过去,很多寒门士子都处在观望之中,等到这一批人才被重用的消息传回外面,肯定还会引来一大波人才,到时候刚好流民也招揽了大批,需要治理的人才也更多,刚好填这个空档,想到这里,吴宵心情更是愉快了。
另外,吴宵还从寒门士子中择选了一批人充入军中,担当“先生”的职位,这先生不插手训练,也不参与作战,只负责进行士兵的思想教育。
当初收编辽东军的时候,吴宵就有这个想法,但那时候没有足够的人可用,这些寒门士子并不是什么大才,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说会道,放到县城也就是当个小吏,但吴宵这样一用起来,就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吴宵并没有搞太多的道道,只要这些人集中传授两条,一、大汉民族是这个世界最优秀的民族;二、当兵是为了主公而战,为了天下百姓而战。
就此两点,虽然简单,却树立起了战士们的信仰观念,一个个先贤的事例让战士们热血沸腾,而为百姓而战的思想更是让这些士兵的思想产生了本质的蜕变,他们本来就出身百姓,所以接受这种理念完全没有抗拒,反而觉得吴宵这个主公实乃天命所归,是百姓们的救星,甚至很多士兵为此而没日没夜训练的都有。
荀攸这个掌管军事的二把手当时也被震得不轻,还以为军心动荡了,但了解了内情之后,荀攸对吴宵升起了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他毫不怀疑如今这七万辽东军可以因为吴宵的一句话去赴死。
短短两个月的教导,辽东军的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支这个时代从未出现过的铁血军团慢慢诞生,他们将在辽东这片地域掀起前所未有的巨浪。
吴宵本想亲自去沓氏坐镇,但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冬季临近,周边的异族也不安稳了,每当秋收过后,就是这帮异族来打秋风的时候,公孙氏当权的时候,一般都是行防守之策,边镇甚至任由那些异族劫掠,吴宵自然不会这么干,他要一次打疼他们,让这些异族再也不敢犯境,等日后军力强盛了,再与他们算以前的血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