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要先学会入定的原因!”
“因为入定可以帮助你们收束和管理你们的注意力!”
“入定说难也难,说简单其实也简单,只是‘无感’境界的话,只要持之以恒,基本上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到,只是时间长短以及熟练与否的区别!”
“前面说了五种感知器官与五种感觉之间的关系,接下来说说注意力和感知之间的联系——”
“感知是将注意力或者说意念集中到人体感官后获得的一种能力,有的是被动,有的是主动。”
“例如将注意力集中到耳朵上,你的听觉感知会变得更加敏锐;将注意力集中到肌肤上,你的触觉感知会变得更加敏感,视觉、嗅觉也是同样的道理。接下来我就让你们直观感受一下注意力和感知的联系……来,伸出右手,手掌摊开放在面前。”
孩子们依言照做。
“下面,仔细看着你们的大拇指,感受它的存在,感受它的触觉——如果实在无法集中注意力,你就盯着它,然后对着它轻轻吹一口气,仔细体会大拇指被风吹后是什么感觉……”
接下来不少孩子都对大拇指吹了口气。
“很好……其实在刚才的过程中,你们的注意力已经有七成集中在了大拇指上面……你们发现没有,当你们关注大拇指的时候,身体其它部位的感知已经相对减弱了,这就是注意力的转移和调动!”
“为什么不是十成?因为你们耳朵还在听我说话,眼睛还在看着手指,乃至身体其它部位,依然还有注意力残余,这是生物的一种本能,而入定就是要将这种本能控制、约束、收敛起来,因为它们会在无形之中分散你的注意力。”
“还有一个关于注意力的例子,那就是在遇到疼痛的时候,我们想要转移注意力来减轻疼痛,于是就在心里想着其它事情,有些天赋异禀的人,甚至不需要过多练习,就能做到屏蔽痛觉的地步!”
他连续举了几个例子,甚至让孩子们亲自体会了一番,效果自然是显著无比!
此时所有孩子都对注意力和感知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顾心舟只觉得有一扇大门在自己面前缓缓开启,透过那丝门缝,他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洪塔山看着孩子们眼中的亮光,欣慰一笑。
求知与好奇,对于探究天地至理的修行者来说,是必须要具备的两种品性。
“看来你们已经初步了解感知与注意力的关系了,甚至还体验了一把有意识调动注意力是什么感觉,对调动注意力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
“不过这还不够!无感的要求是将身体所有注意力抽离出来,你们距离这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意力由意识所控制,是意识的某种直观体现。什么是意识?这个问题很深奥,你们只需要知道,你们平时所思、所想、所念、所感其实都和意识有关就行,现在不用知道太多……好了,现在我来教你们具体怎么入定!”
“入定先静心,静心有二要,一调息,二止念。”
“调息有三法,数息、听息和观息。”
“数息法即以念数息,直到念息皆无,然后达到宁心静气的状态,这个方法的诀窍是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的次数上,达到某个临界点后,就会进入念息皆无,内外皆空的状态——也就是无感境界。”
“听息法即听自己的呼吸声,窍门是将注意力放在一呼一吸之间,直到杂念自然消除,进入念息皆无、内外皆空的无感境界。”
“观息法则是自己选择某种观想对象,观想对象越简单越好,比如一个不断旋转的圆,一根一直向上延伸的线条……如果观想对象太复杂,就会调动太多的心力,反而不容易静心,切记。”
“这三种方法你们自己选择,适合哪种选哪种,没有硬性要求。”
“接下来我讲讲呼吸的窍门——”
“呼吸,要柔、缓、细、长,越自然越好,这样才越容易从身体各个部位抽离出注意力,从而进入到无感的入定状态。”
说完这些,洪塔山便停了下来,像之前那样给孩子们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吸收。
这次他给的消化时间很长,因为刚才讲的东西太多。
相关知识他已经讲的足够详细,再接下来就是实践的时候了。
他很好奇,这十七个孩子,谁会第一个进入到无感境界。
入定境界和灵根没有丝毫关系,完全看个人心性、悟性和天赋。
入定第一个境界并不算太难,只要掌握方法,持之以恒练习,普通人基本都能达到这个境界,只是花费的时间不一样而已。
有的人可能一两天就能达到,有的人可能一两个月都无法达到,差距还是蛮大的。
这一步粗略可以看出一个人心性、天赋、悟性的坏坏,虽然并不完全准确,但七成把握还是有的。
所以洪塔山除了好奇之外,也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