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子,可能我现在所说的你会感到惊世骇俗,但这就是事实,为官之道,在于民。”顾朝见柳文宣满脸的震惊,出声道,或许对于柳文宣来说自己现在所说的这些他难以理解,难以接受。
“在下受教了,今日听得顾公子的一番见解,茅塞顿开,受教了!”柳文宣恭恭敬敬的给顾朝行了一个礼,今日跟顾朝的一番谈话让他有了不一样的见解,受教了。
“柳公子是个聪明人,也有自己的原则跟风骨,你在府衙做事,应当知道这官场上的风气有多么的差,秦临不只有一个,曹家也不止有一个。”顾朝见柳文宣很快就接受了自己所说的事情,不由暗自赞赏。
“官场上的风气确实不好,为官为财不为民。”柳文宣颓然的开口,他在府衙任职,当然知道这官场上面的风气有多差,窥一斑可见全豹,从云城的官场来看就能够猜到其他地方是个什么样子的了。
“所以在下想要柳公子助我一臂之力。”顾朝开口说明来意,既然柳文宣是个聪明的人,跟他打交道就没有必要藏着掖着的了。
“顾公子想要如何?一个秦临死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秦临,一个曹家倒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曹家,杀人解决不了问题。”柳文宣看着顾朝,问道。
他其实很想知道顾朝要做什么,从刚刚跟顾朝的谈话中他知道自己面前的这位公子是个有抱负的人,是个心怀天下的人。
“确实,杀人解决不了问题,但能够为将来的事情扫清障碍,我顾某所求的不是杀一个秦临,不是推倒一个曹家,而是希望恢复官场的清明,还天下百姓一个公正的官府,给天下冤屈之人一个讨回公道的地方。”顾朝握拳说道,这是他的夙愿,也是他父王的夙愿,更加是他祖父的夙愿,他们没有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去替他们完成。
“匡扶正道,还天下百姓一个公正。”柳文宣看着自己面前这个跟自己年纪差不多的男子,他在这个男子身上看到的是希望,是自己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一直所追求的,一直想要跟随的圣明之主,“可是顾公子凭什么?你我不过一介布衣,这种事情连盛京那些大臣都做不到,你我又如何能够做的到?”
“实不相瞒,我叫顾朝,我的父亲是肃王,是人们口中的那个逆臣贼子,我父是冤枉的,但这些年我从未跟别人说过这种话,因为我知道多说无益,但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一直要找的人,一个干净的,心里有抱负的人,一个能够给世人做表率的,能够跟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朋友。”顾朝开口说道,他从未跟别人说过自己父亲的事情,因为这种事情说了也无用,但柳文宣不一样,他没有那么迂腐的观点,柳文宣现在只是缺少机会,缺乏伯乐,不然必将有所作为,必定能够名留青史,成为一代贤臣。
“肃王?你是肃王的儿子?是那个名满天下的顾世子?”柳文宣震惊的看着顾朝,他很早就听说过顾朝的大名了,自己还在寒窗苦读的时候顾朝就已经名满天下了,谁人不知顾世子的才名,他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够得幸见到顾朝,顾世子。
“不过都是世人的夸大之词罢了,我没有你想的那么厉害。”顾朝苦笑道,他竟不知自己的名号这么的响亮,连在云城都有人听说过自己。
“顾世子谦虚了,当初你面对吐蕃使臣的挑衅能够不卑不亢的将对方怼的哑口无言,那时的你不过十岁,我早就听闻顾世子文采斐然。算起来你才是最能够担得起芝兰玉树这个称号的!”柳文宣有些激动的说道,他早年在外求学的时候就常听人谈论这个顾世子是如何的厉害,文章做得比他们夫子还好,实乃少年天才。
顾朝听闻柳文宣说自己的事迹,不由眯着眼睛回忆了片刻,那时候的记忆太遥远了,加上这些年自己又有意的淡忘这些,竟然一时间有些想不起来了。
他记得自己十岁那年吐蕃使臣入盛京,在满朝文武百官面前暗讽他们大夏的男儿没有一丝阳刚之气,过于阴柔。那时自己年纪尚小,听闻别人如此说他们大夏的儿郎当下就不悦了,便出声嘲讽道“我们大夏儿郎饱读诗书,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当年吐蕃兵败,退居昆仑山后,我大夏儿郎有着不凡的气度,念在你们世代生活在昆仑,不忍看着你们家破人亡。举族迁移,便带兵撤退,岂是莽夫所能争辉?”
他记得那时候自己将吐蕃使臣训斥的哑口无言,遂不敢再说他们大夏儿郎的不是了,那时候祖父还在,他很高兴自己的作为,还将他随身佩戴的,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剑赠予了自己,不过当年发生了那些事情后自己就将那把剑封存起来了,已经多年不曾碰过,今日要不是柳文宣如此说,他怕是还想不起来这把剑。
柳文宣望着自己对面的顾朝,心情久久不能够平静,他怎么都想不到当年名动天下的顾世子现如今会不良于行坐在轮椅上,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惋惜。
“你以后会比我厉害。”顾朝淡淡的说道,他其实是不太喜欢回忆当年的事情的。
“顾世子,我虽在府衙任职,帮着秦临做事,但秦临跟曹家知道我素来不愿意参与他们的纷争,所以我对他们之间的往来交易也不太清楚。”柳文宣相信顾朝的人品,相信那个名动天下的顾世子,“不过他们跟江南那边有很多往来的账本都是走云城府衙这边的,我见过几次,或许能够帮你。”秦林他们做事谨慎,根本不会留下什么让人抓住的把柄,自己之所以知道这些还是因为他在府衙任职久了,不小心见过几次。
“他们的胆子倒是挺大的。”顾朝没想到曹家的胆子这么大,居然敢通过官府的途径来运送他们走私盐铁的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