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在距离崇祯皇帝还有十步的距离下马,片刻后便来到了崇祯皇帝跟前,二十一个年轻小伙儿大部分都仿佛被鲜血浇了一样,不少人的头发都因为鲜血的凝固粘成一团。
刘文炳、张世明相对沉稳些,张世武和沐家兄弟脸上难掩兴奋,至于刘文耀,这小子的得意劲儿都显摆在脸上。
众人在刘文炳的带领下,相继跪倒在崇祯皇帝的面前,刘文耀更是直接将鲁王亲军侍卫首领樊平的人头,丢在了崇祯皇帝面前,看的崇祯皇帝直皱眉头。
大明本来没有那么多礼节,不论是文官还是武官,即使见了皇帝也不用下跪,但一群年轻人仿佛是约定好了一般,都各自撩起盔甲郑重的向崇祯皇帝行大礼。
一群盔甲小将呼啦啦的集体下跪还是很壮观的,这使得一旁的温体仁、熊文灿等阁臣都为之侧目。
在刘文炳看来,入京营半年多仿佛脱胎换骨,他虽为新乐伯,但也只是蒙祖上余荫,平日里除了打理家里的那两间商铺,几乎是无所事事。
入京营之前,刘文炳根本不知道理想是个什么东西,蝇营狗苟、得过且过罢了,是崇祯皇帝让他们知晓了民间疾苦、朝政艰难以及海外那么多的奇闻异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刘文炳对大明疆域以外的世界充满了期许,他想去看看商船、战船满地跑的尼德兰国,想去看看一年只洗一次澡的太阳王路易十四长什么样。
当然,他更想建功立业为朝廷、为崇祯皇帝分担忧愁,这一切都将建立在军功之上,他现在还只是崇祯皇帝亲卫中的普通一员,甚至连个低级将领都算不上。
但那又如何,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早晚有一天,他会凭借自己的本事,率领千军万马驰骋万里,列土封疆。
众小将这一跪,几乎都是抱着对崇祯皇帝的感激,感激崇祯皇帝让他们重获新生,让他们也有了理想。
另外还有一点,死在他们二十一人手里的敌军至少有四五百人,第一次上战场就能立下如此大的功劳,众人自然都想被崇祯皇帝夸奖。
尤其是那刘文耀,跪在地上搓着手,就差对崇祯皇帝说声表哥,快夸我,快夸我了。
可没曾想,预料的夸奖不仅一句没听到,崇祯皇帝反倒皱起了眉头一脸的不以为然。
“杀了几个农民兵而已,这就得意忘形了?这难道就是你们的志向吗?
还是你们觉得,可以凭借蛮力硬拼关外的鞑子了?或者是有能耐出海去给朕抢地盘了?”
崇祯皇帝一口气反问了好几个问题,每问一句,刘文耀得意的傻笑就少一分,到了最后成了个苦瓜脸。
崇祯皇帝其实并没有对他们不满意,他只是不希望这些小将因此骄傲自满目中无人而已,自古以来,骄兵必败。
再者说,鲁王的这支杂牌军战斗力确实不怎么样,两万骑兵对战两万多步军,还是夜间突然袭击,即便打赢了,又有什么好显摆的?
“胜不骄,败不馁,咱们的敌人还很多,倘若小胜一次就这般骄傲,你们又能走出多远?
你们记住,在这世上,弱小和无知并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不仅适用于你们,更适用于一支军队、一个国家。
都起来吧!”崇祯皇帝叹了口气道。
崇祯皇帝的一席话不仅使这群小将惭愧不已,就连一旁的阁臣都在脑子里细细回味。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陛下竟也开始教导人了吗?
在先前,崇祯皇帝虽然也经常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改革方针,他指出来的路子必然都是没错的,但却在细节上把控十分不到位,为此温体仁也好、陈奇瑜也罢,诸多阁臣事无巨细,多半都是他们给崇祯皇帝讲道理,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
私下里,温体仁也经常在国事上甚至家事上给崇祯皇帝提建议,说是提建议,其实跟教导差不多。
如今这才过了多久,二十五岁的陛下都已经开始教导后辈了,且于情于理说的都很耐人寻味,温体仁心里如何不欣慰。
“陛下我”刘文耀站起身来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想认个错检讨一下,无奈脑袋里实在搜刮不出墨水儿,垂头丧气的想解释又不知道说什么好。
“行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此战你们确实有功,众将听旨!”崇祯皇帝撇了一眼这傻表弟道。
这话刚一说完,包括周遇吉在内,所有武将都眼前一亮,知道崇祯皇帝这是要论功行赏了,周边顿时呼啦啦跪倒一片武将。
“周遇吉此战首功,晋武成伯,赐蟒袍。”
“谢陛下恩典!卑职肝脑涂地为陛下荡平不臣!”周遇吉兴奋的脸都红了,他虽然是个粗人,但此时也拽起了文纠纠的词儿。
身为武将,一生之所愿,斩将杀敌,一生之所求,万里觅封侯,大明的爵位金贵,周遇吉心里自然清楚,但物以稀为贵,也正是因此,周遇吉心中深感荣耀。
“参将魏兴,指挥得当,进退有据,封轻车都尉,赐飞鱼服。”
魏兴自然也是兴奋的叩头谢恩,接下来崇祯又根据统计上来的军功簿对一应中级将领做了赏赐,最后才瞥了一眼刘文炳、张世明等人。
“从今天起,朕提任你们为京营千总,至于是入骑兵、步兵还是火器兵,由你们自己来选择,各赐斗牛服一件,朕对你们期许良多,但一口吃不成胖子,朕希望你们戒骄戒躁,再创战绩。”
ps:这两年经历的事儿多,我一直觉得成熟了不少,犹记得当初写扛着闯大明时,每每遇到倒霉事儿都要给大伙儿分享一番,如今这本书却很少说题外话了,很多事儿压在心里,或许这就是中年人的成熟吧,但不说不代表就过的好,我现在好穷啊,各位读书老爷那么帅,求打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