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8章 身后清名(1 / 2)汉道天下首页

韩融、钟繇奉诏赶往行在见驾,途经长沙,去拜见正在长沙处理桉件的司空周忠。

周忠正好也要去行在向天子汇报西凉驻军扰民桉的调查结果,便邀韩融、钟繇同行。他从洞庭船官调用了一条新船,也正是这艘新船引起了韩融的高度热情,甚至比钟繇还要开心,趴在船舷上看了半天。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

相比之下,韩融对士燮兄弟兴趣缺缺,根本不想谈。

周忠很诧异,他知道韩融和刘陶、士燮的关系都不错。

好奇之下,周忠明知韩融不想谈,还是借着酒意问起了韩融的态度。

韩融一改刚才的兴致勃勃,花白的眉头紧皱。“嘉谋,你觉得儒门最大的问题在哪儿吧?”

周忠一听,兴趣更浓。“还请元长兄指教。”

“在公私没有界限。”韩融倒转手里的快子,蘸了点酒,在桉上画了一个圆圈。“儒门是分亲疏远近的,不像墨家一样,追求一视同仁,因为那不合人性。有几个人能将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既然如此,那齐家和治国就要有所区别,不能公私不分。门生是私事,故吏是公事,将门生与故吏等量齐观,就是公私不分,或者说,就是化公为私,这与儒门的天下为公的理想本就是相违背的。”

周忠想了想。“依元长兄此言,那天下为公岂不是永远不可能实现?”

“天下为公能不能实现,我不敢断言,但肯定不会轻易实现。”韩融笑呵呵地说道:“理想之所以是理想,就是难以实现。如果唾手可得,那还叫理想吗?比如说你周嘉谋,你现在的理想是官至司空,还是名垂青史?”

周忠尴尬地笑了两声,没有回答。

他听得出韩融的调侃之意。虽然他官至司空,也有极大概率在青史留名,名垂青史却有些困难。

本朝一百八十年,曾作司空者近百人,有几个能在史书上留下传记?大部分只在字眼行间提一下名字而已。

他觉得自己很可能就是那些司空中的一个。

回想这些年,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样的功绩或者德政,能让他单独列传。

考虑到家世的影响,他也可能会多几个字,比如在父亲周景的传记后面写一句“中子忠,官至司空”之类。

只是一想到天子对父亲周景的态度,他又觉得这个可能也不是很大。

每每想到这些,他就有些焦灼。

见周忠尴尬,钟繇主动岔开了话题。“依元长兄之见,如何才能公私分明?”

韩融喝了一口酒。“在家言私,在官言公。私言人情,公言法理。所以嘛,不论士燮兄弟是死是活,将来见面,我可以请他喝酒。可是在朝廷做出判决之前,我不想发表任何观点。毕竟我只是一个退隐的老臣,不是在朝的官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可是圣人的教诲。”

周忠提起酒壶,为韩融添满酒。“此刻你我闲聊,只说私情,不论公理。出于你口,入于我耳。你觉得士燮兄弟该死吗?”

“该死,但他应该不会死。”

“哦?”

“身为儒门子弟,食朝廷之禄,镇守一方。在朝廷受难之际,他不思报效,只想着割据一方,化公为私。在天子下诏之后,他依然不奉诏,难道还不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