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不好听的,我之所以觉得粮草不够,就是考虑到,待我军拿下那些州府,说不得为了安靖地方,还得开仓放粮。
至于说开封府,那就更不能指望了。大家可别忘了,开封可是有着不下百万人口,平日粮食消耗,全靠从南方运送,存粮必不会多。”
听了穆栩这番解释,众人都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他们绞尽脑汁,想着各种对策时,忽听穆栩又道,“许先生,你代我去函一封给李俊,问问琉球有多少存粮。”
“王爷是想从琉球征调粮食?”
穆栩轻轻颔首,“为今之计,只有这个办法了。”
许贯忠琢磨半晌,有些担心道,“倒也不是不行,但王爷可曾想过,琉球是有足够的粮食不假,可这一来一去的,势必耗日持久,恐会延误战机。”
穆栩给出了他的主意,“我是这样想的,此战向后推上三月,明年正月大军再南下不迟。有了这三个月时间的缓冲,想来琉球那边的粮食,就能装船北上,到时派人在登州接收,如此便可节省一些时日。各位觉得如何?”
几人商议片刻,又查缺补漏一番,最终都认可了这个办法。
……
随后的数月时间,天下局势若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波涛汹涌。
十月中旬,自退位之后,再没公开露过面的太上皇赵佶,突然在燕京现身,并公开下达诏书。
在诏书上,这位昔日的大宋天子,先是将自己的功绩吹嘘了一遍,接着便话锋一转,数落起当今官家赵桓的种种不是,比如对父不孝,屠戮功臣等等。
在最后,他甚至堂而皇之的废黜了赵桓的天子之位,将皇位传于三子郓王赵楷。
这道诏书一经公布,宛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头,顿时激起千层浪花,在大宋境内引起轩然大波,也让赵桓君臣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赵桓如今虽说是名正言顺的大宋皇帝,但到底比不过御极天下二十余年的赵佶,不提赵佶功绩如何,可威望却不是假的。
还有一点就是,自两汉以来,中原王朝便推崇以孝治国,赵桓今番被父亲指责不孝,可以说是犯了大大的忌讳。
倘若赵桓有李世民的本事,此事倒不是没有补救余地,可赵桓生来就胆小懦弱,在赵佶在位期间,更像个透明人一般,没有一点存在感。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如此窘境之下,赵桓的反应十分迟钝,不想着怎样补救也就罢了,偏还做下一系列蠢事。
比如说在赵佶诏书刚发出来时,若是个老谋深算之辈,必定会在第一时间,对赵佶的身份进行否认,从根本上杜绝其兴风作浪的根本。
可赵桓倒好,这家伙在初时的慌乱过后,竟不甘示弱的下诏反击,说什么赵佶被穆栩劫持软禁,所作所为皆是身不由己云云。
赵桓也不想想,他这般作为,恰恰从侧面证明了,目前在燕京的赵佶,的确是其本人无疑。
这样一来,不仅给了穆栩清君侧的借口,也让许多地方官员产生了观望的心思,将大宋朝廷进一步推向了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