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云蔚看着红布里的三张大团结,一时惊讶地没有说出话来。
钟奶奶一把就将三张大团结塞进了她的手里:“小妹,奶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今天进城一趟就挣了两块钱。但这是你自个的辛苦钱,不能教你把这些全花在房顶上。这钱是奶这么多年攒下来的,之前没给你是担心有个万一,现在你拿着,去收瓦片,有剩下的也放在你手里。”
向云蔚认真接过红布,向她保证:“奶,你放心,我一定会让家里日子越过越好的。”
有了钟奶奶这些钱,向云蔚的困境就解了一把。她托赵老爹帮忙收瓦片只用了一张大团结,剩下的她拿出一张来用于购买制作米花糖的原材料,另外一张攒起来。现在只剩下人力的问题了。
这件事一直挂在她的心头,直到第二天去食堂做饭的时候心里也一直记挂着这件事。她一边在心里盘算寻觅合适的人选,一边思量是否要自己辞去食堂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米花糖的买卖中去。正发愁之际,有人自己寻上门来解了她的困境。
午饭结束以后,向云蔚和叶大牛正在后厨收拾,忽然听见门外有个细细的女声叫自己的名字,是她的大嫂郑芬来了。
郑芬期期艾艾面露难色,一见就是有事要说。见状,叶大牛就大手一挥让向云蔚先走。向云蔚洗干净手,将郑芬带出小学,走到路边无人的地方,询问她的来意:“大嫂这个时候来,是有什么事找我吗?”
下午学校不上课,安排孩子们劳动。村里的孩子都跟着大人下地干活、或是回家帮忙,外村的孩子吃过午饭就赶回家去帮忙。向福和向燕两个孩子早早就回家去了。郑芬这时候来大洼村,应该不是来找孩子,而是特地找她的。
郑芬还没开口先咳了几声,喘匀了气才停下来,对她说:“小妹,大嫂有个事想托你帮忙。你能不能雇向福向燕在村小学食堂帮忙,工钱我、我来出……”
还没说完,她又咳了起来,胸腔像个破风箱一样起伏。
向云蔚拍拍她的背帮忙顺气,问:“嫂子,你这是为什么?”
郑芬好不容易止住咳嗽,一张脸咳得潮红,缓了缓才说:“是爹……他不想让孩子们去读书了。他说向福半大小子能顶一个人用了,每天上午不下地去读书,一个月家里少了多少公分。还有向燕,她也五岁了,能上山摘野菜、打猪草,应该待在家里帮忙。”
“愚昧!鼠目寸光!读书对孩子来说的好处是长远的!”向云蔚气得骂了两声。但也清楚向老爹这个人自私自利,是听不进去道理的。
她继续问:“嫂子你说让我雇他们在小学干活,是为了堵他的嘴?”
郑芬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悄悄掀开一角给向云蔚看——里面是五块钱。然后她就把这布包塞进了向云蔚的手里。
“小妹,我先把这月的钱给你,向福向燕两个孩子都懂事,你放心安排他们干活。要是爹问起来,你帮我说说。”
可怜郑芬的慈母心肠。
向云蔚接下了钱,答应她:“你放心,两个孩子在我这里不会吃苦。但有件事你得跟我说清楚,嫂子这钱拿来的,和你身子是不是有关系,怎么咳成这样?”
郑芬又咳了两声,低声将事情来龙去脉告诉了向云蔚:“这钱是我私下纺石棉线赚的,咳嗽……咳咳咳……咳嗽不要紧,我拿了工钱给自己缝一个口罩,下回带上口罩就没事了。”
向云蔚一听“石棉线”眉头就皱了起来,立刻说:“不行!”
郑芬被她吓了一跳,忙解释:“也是我这几天着凉,那东西也没什么可怕的,村里好些人家也偷着做呢……”
“不行!这东西做久了伤肺!落下的病是跟一辈子的!”向云蔚很坚决。
她对石棉线的了解来源于上辈子。
湖春酒楼有个白案师傅的母亲就是因为纺石棉线得了尘肺病死了,白案师傅每回说起这事来都会哭。说到母亲临走前一口气都喘不匀,为了不拖累家人选择喝农药自杀,一米八的大汉蹲在地上哭得鼻涕眼泪一把。
手工纺织石棉线在五十年代是许多农民和城镇居民的重要收入,也许在向家村这样贫苦的地方曾经被人们看作是摇钱树。石棉线并非是棉,而是一种硅质矿物的纤维,在工业上用途很广,所以石棉线的利润极高,但是相伴而来的危害也极高。尤其是在农村,绝大部分是手工劳作,像郑芬这样就是用纺棉花线的纺车纺石棉线,就算戴上自制的土布口罩也不能做到有效防护。
纺织过程中的石棉尘会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几百倍,长此以外手工纺织石棉线者大多会换上石棉尘肺。得了病的人轻则咳嗽、气短,重则呼吸困难,极难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