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位名叫招娣的女子一家,就是最开始那一匹种植棉花的农户,因为在她家看来,种植棉花省时又省心,后来棉花卖不上钱,招娣就开始寻思纺起布来。这一来一合计,竟比种庄稼收入还多,这么多年也就做了下来。
商铺知道她家年年种棉,有布纺出都来她家收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稳定的买卖关系。只是近年来,官家开始推行起娟、绸、缎,而江南一代的气候又非常适合种植桑。再加上官府推行养蚕制,养蚕的开始多了起来,绸缎开始便宜了,而比较偏平庸的棉布反而不怎么受欢迎了。
这些信息都是虞姗姗通过招娣的嘴里知道的。在知道她家整个就是一做棉布流水线之后,虞姗姗就请求要去她家看看怎么纺棉的,并承诺会购买点棉花或则布匹。
招娣虽然半信半疑,但家里还堆着好些棉花和布匹,想着能卖出去一点也是好的。
虞姗姗看到他们纺的第二道棉线,就知道是自己想要的东西了,看着招娣那双在纺织机上快速穿梭的手,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这个棉线我需要二斤,我按三百二十文一斤收购怎么样?”虞姗姗指着第二道棉线说道。
今年棉花才三百文一斤,虞姗姗能出这个价格很是公道了。本来虞姗姗也不想多处这二十文的,既然来之前话都说出去了,肯定是要比市场价高出一点来。
招娣哪有不同意的呢,一斤棉花出一斤二两线,给的银钱多还做工少,忙答应了下来,不过还是很疑惑的问道:“三娘,你买二斤棉线能够做什么?”而且还是二道纺的棉线。
“招娣,你信不信我能用这二斤棉花织一件衣服。”其实正确的来说二斤棉能做两件成衣了,这里的一斤可是十打十的十六两。
“衣服?不是只有布匹可以做吗?”招娣更加疑惑了,是在想象不到棉线可以做什么衣服。
当然这也不能怪她,因为她也没有见过织毛衣这种做法。
虞姗姗看到棉线就想到了毛线,不过这里没有羊毛,不然用羊毛纺出来的线来做毛衣或围巾都是暖和得很。
现在既然有了棉线也不错了,刚刚在布店的时候看到老板也卖成衣,一件成衣薄衫都要卖四五百文,厚的棉衣一件甚至需要一两多,二两。
一件成人毛衣虞姗姗想卖个五六百文也不算贵。比买件棉衣划算,家里的棉衣还可以拆出来做几件稍薄的棉衣套在毛衣外面。
那么织一件毛衣的利润大概是在一百文左右,如果勤快点的话两天织一件毛衣的还是很快的。当然虞姗姗想的就是平针这种既简单又快速的针法了。
还好,虞姗姗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她的奶奶就会织各种各样的毛衣,记忆中好像奶奶什么花样子都会,还会勾棉鞋,虽然虞姗姗会的针法不多,但目前来说足够了。
她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她回去手速快的话两天织一件毛衣,一个月下来能在入冬前赚够三两银子。
银子很少,二两银子才能买一床三斤的棉被,她握紧了手中的棉线,有些事情,事在人为,她已经看到了希望,就要去努力的抓住。
“是的,我相信你这时候不相信我,但是过两天我还会再进城一趟了,到时候我带来织好的衣服,你再看看。如果行,你就和我一起织毛衣去卖怎么样?”虞姗姗很是自信的说道。
招娣想了想,她又没吃亏,卖她二斤棉线赚钱的还是自己,如果真能制成成衣卖出去,赚的也有她的一份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买了棉线之后的虞姗姗心情大好,又去购买了一些油盐酱醋。油贵一升二十文,盐也贵一斤三十文。酱油和醋倒是稍稍便宜点,但是在虞姗姗心里也是很贵的,因为她现在心里没有多少钱了。
全家所有家当只剩三百多文,最后她还是买了两斤盐,两升油,一升酱油一升醋。就这些都花了她一百五十文。
买好了生活的必需物品,虞姗姗又去看看了肉价,一斤猪肉三十五文钱,忍痛割了一斤,猪下水和骨头便宜十文钱一斤,虞姗姗买了两斤。
买完这些就只剩一百多文,本来今日出来是买棉花的,结果一斤棉花没有买到,钱到是花了不少。
不过虞姗姗也不气馁,今天她没有白来,城里可以卖炭,卖柴,卖菜这些都是人家日常需要,下次她来的时候可以带点来和别人以物易物交换,这样可以不用上税,就算少带点也不会吃亏。
买完这些东西,取完米,虞姗姗就在城门口等着了,老杨叔一会儿快来了,把提前准备好的5文钱拿在手里。
“三娘,你那只鸡卖了?”英子看到虞姗姗手里没有鸡了,倒是多出来一些东西问道。
“卖了,卖得便宜,很快就卖出去了,买点米和猪下水。你呢,买着针线没有。”虞姗姗和她打着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