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1章 集权(2 / 2)晚清第一枭雄首页

可以说,太平天国之亡、满清之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廷失权,地方坐大。

到了北洋时期,各省实际独立,军阀混战。华夏内乱,被列强肆意入侵,衰弱到了极点。

对于吴捷来说,必须充分汲取历史教训,确保地方服从总部。但现在又是战时,必须赋予地方足够的自主权。

复兴会刚刚拿下两湖,正为吴捷捋顺总部—地方关系提供了试验田。

吴捷的做法是,在两湖各自成立一个军政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涵盖复兴会、复兴军、本地士绅,统一领导一省事务。

军政委员会之下,又有政府、军队、法院、咨政局等多个条线组织。

军队这一块,野战军归复兴会军事部领导,守备军、民兵由复兴会、省军政委员会双重领导。

政府这一块,按照江西省政府模式,采用现代政府组织框架,自上而下、分条分块组织。比较重要的业务部门,如公安、税务、路政、航运等部门,也采用双重领导,同时接受同级政府、上级业务部门双重领导。

法院、咨政局独立于政府,享有相当大的独立,但接受上级法院、咨政局的指导。

这一系列精密的设计,参照了后世的政府组织模式,既能保证总部对地方的领导权,又能使地方得亨一定的自主权,保持高效的行政效率。它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符合华夏国情。

吴捷在湖南呆了好些天时间,对湖南军政委员会的运行状况总体感到满意。9月初,他就要离开两湖率军东征。离开湖南时,他便顺路来到湖北,视察湖北军政委员会。

因为吴捷的司令部占据着湖北省会武昌,加上北路军要靠前指挥襄阳之战,湖北军政委员会便把驻地放在了安陆府城。

安陆府城位于汉江中游东岸,地理位置大致在湖北省正中央。

从安陆府城溯汉江北上,便是襄阳府宜城县,如今正是北路军司令部所在地。

从宜城县再溯汉江往北,便是天下重镇襄阳府。北路军统领罗大纲正在襄阳城外督师,指挥北路军进攻襄阳。

吴捷来到湖北安陆府城,此时已经改名叫湖北省安陆市,前来视察湖北军政委员会。

湖北军政委员会由五人组成,主任叫张允华。他是湖北汉口人,秀才出身,也是复兴会元老。

1852年,吴捷攻占汉口,张允华来归,成为吴捷心腹幕僚,掌文书,后积功至右二军复兴委员。

剩下四名委员分别为:左七军副军长兼第五师师长罗大纲、太平军大将李秀成、原署理湖北巡抚阎敬铭、原江西巡抚文俊。

罗大纲自不必说了,是太平军元勋,也是吴捷的岳父,威名赫赫,此时正是北路军统领。他是天地会出身,也是太平军元老,重用罗大纲可以团结天地会、太平军。

李秀成是太平军中难得的帅才,与吴捷有旧,在天京事变发生后支持吴捷成为东殿盟主。重用李秀成可以团结太平军。

原江西巡抚文俊在1856年南昌之战中投降,后担任江西咨政局议员。文俊并无太大的才干,但他是满人,复兴会可以通过文俊与满清亲贵接触。

原署理湖北巡抚阎敬铭倒是个人才,在历史上鼎鼎有名。他是陕西人,进士出身,为官清廉耿介,理财有道,曾长期掌管晚清户部,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之一,有“救时宰相”之称。

历史上,阎敬铭主管户部,曾清查清朝两百多年烂账,揭露晚清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云南军费报销案”。1883年起,他担任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升东殿大学士,仍然掌管户部。

后慈禧太后要重修清漪园,阎敬铭强烈反对,拒不拨款,受到革职留任的处分,后告劳还乡。

胡林翼担任湖北巡抚时,闻知阎敬铭才堪大任,将他从户部奏调至湖北。胡林翼战死时,阎敬铭已是湖北布政使,被清廷命以署理湖北巡抚。

复兴军二次西征,清朝湖广总督府、湖北巡抚衙门迁至荆门州。在荆门之战中,湖广总督官文以借兵、敌饷为名脱逃,阎敬铭坚守荆门。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城破后,阎敬铭被俘,后被复兴会感化。复兴会总部有规定,各省军政委员会需配有旧式知识分子。吴捷知道阎敬铭有大才,便推荐他加入湖北军政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