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4 贾氏之殇(2 / 2)红楼之江湖路远首页

几人长吁短叹的,接着竟谈论起了棺椁、冥器、扶灵等事,似乎已经笃定贾敏熬不过去了。

一人问:“大兄,嫂子走后,谁来教养玉儿?姑苏那边儿……”

林如海道:“关于玉儿,如海早有打算。实不相瞒,两年前我便和敏儿商议好了玉儿的去处。我年过不惑,膝下却只有玉儿一女,自小便是假充男子而养,今玉儿时方外傅之年,若没有一个合格的长辈的教导,怎能知书达理、明了贤良淑德之道?是以,我已将玉儿托付给她的外祖母和舅舅照顾,他们都是玉儿的至亲,必不会薄待玉儿。”

那人道:“如此说来,玉儿便不需扶灵、不必守孝了?”

林如海道:“正是。”

另一人提出了质疑:“大兄,这样做似乎不太符合礼制啊……”

林如海便反驳:“玉儿外傅之年丧母,我又是个药罐子,这称得上‘孤女’了。况且她距离出阁为时尚早,守孝与否,都不违礼制。”

贾圭这边一阵出神,林黛玉,最终还是要进贾府了么?

在礼教森严的古代,没有母亲教养的女孩子,不仅会被夫家挑剔,还有可能嫁不出去,历朝历代涉及婚姻礼法方面都会做出严格的规定,大体有三不出、五不娶、七弃的说法。

贾圭心里感叹,林如海将林黛玉送至贾府,也是爱女心切,使林黛玉养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国公夫人身边,无疑会让林黛玉的婚事更加容易。史老太君前中期对待林黛玉也无可挑剔,但她很可能存了撮合二玉的心思,而贾宝玉之母王氏始终看不对林黛玉,这便成了祸起的根源。

贾宝玉一贯混迹于内帏,且不谈薛宝钗、史湘云,只和他最亲密的林黛玉,名声就会十分不堪,在极其注重女子名节的17世纪,林黛玉以后嫁人的选项就只能有一个:贾宝玉。

贾府就像一个牢笼一般,将诸位金钗牢牢地锁在高墙之内,未婚的金钗能接触到的男性只有一人:贾宝玉。而贾宝玉系国公府二房嫡次子,身份极高,再加上长得极好、才情不差,未婚的金钗们不对他产生感情才怪。

其实,古代大户人家的女眷,并不是完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到一些重大、喜庆的节日,比如上元、花朝、清明、重阳,她们也会和男人一样,走出冷落森森的高墙内宅,踏青、簪花、赏灯、游街,享受短暂而又欢愉的快乐。

尤其是已婚者,她们的社交活动比未婚者更加广泛。

江南地区的女眷更是开放,因文风厚重,女子也会举办“诗会”、“花会”、“茶会”,邀请二三友,舞文弄墨,小试文采。

林如海这边,则是由于贾敏经常生病,社交活动才减少的。

而贾府的未婚金钗们,好像与世隔绝一般,从未走出过深宅大院,活生生被锁在了高墙之内,说得好听点是“不食人间烟火”,说得难听点则是“不通世务”、“不知人间疾苦”,林黛玉、史湘云不识邢岫烟的当票就是明证。

所以,大观园成为女儿国就顺理成章了。

某种意义上,大观园也是一个牢笼……

而这一点,史家做得就比贾家做得好,史湘云在史府的生活虽然让人同情,但她认识南安王妃,可以证明有一定的社交活动,这其中固然有她婶娘推销她的心思,可到底胜过了被锁在高墙之内。当然,史湘云自己不这么认为,或许另有苦衷?无人知晓。

原著还提到史湘云在史府划船作乐,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