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京中秘报:太子门人正在大兴检举之风。”
梁帝回到御帐,苏霖之才将之前得到的急报陈奏。
此事关系重大,除非能够确定没有外泄的可能,否则他必然守口如瓶。
太子自以为,京城戒严,城内的消息便传不出去了。
可是,他低估了典签府的探子。
“给刑部厉尚书传话:据实查办,依律量刑,秉公执法。
御史台周中丞那里,无须约束,任由诸御史检举。”
梁帝声色不动,像是早有预料,当即作出应对处置。
御史台自御史中丞以下,治书侍御史分统侍御史,皆有纠察不法之权责。
参与检举的太子门人,必是御史台的人。
若无梁帝旨意,御史中丞周刚峰出于稳定朝局的考虑,必然会对属官加以约束。
而梁帝就是要放纵那些跳梁小丑去闹腾,以此来麻痹太子,故命周刚峰置身事外。
刑部秉公查办,可以顺势清除一些朝中蛀虫,消弱诸王羽翼,梁帝亦乐见其成。
而秉公,必然要求罪证充足且确凿,调查取证、分辨真伪都是需要时间的。
如此,能处置的涉案官员不会太多,对诸王的消弱也是有限度的。
大量待查官员的存在,必然激化诸王与太子之间的矛盾。
虽然太子有监国之权,诸王不能明着对抗,却不妨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其门人之中亦不乏御史,可以通过检举太子门人作为反击的手段,从而制约太子。
辅以梁帝留京的心腹重臣冷眼旁观,小乱会有,大乱却不至于。
待梁帝还朝,这些躺在刑部卷宗中的各派之人,便是他敲打拿捏各方的小辫子。
此刻的梁帝,恰如烹小鲜的大厨,掌握着火候的大小。
野心是无法自我消亡的,太子又不是说废就能废的。
梁帝欲借此机试试太子的野心,究竟到了何等程度,又与能力是否相配。
他也想看看,觊觎储位的在京诸王,又有几分成色。
“朕不希望营中的有些人,给京中通风报信。”
梁帝所指,自然是谢宣怀等人。
他要看看太子在没有谢宣怀相佐的情况下,如何应对来自诸王的挑战。
“京中只能得到,陛下想要他们得知的消息。”
苏霖之却不会只是针对谢宣怀,如豫章王门人曹兴霸,也别想将阵前消息传回京城。
“北徐境内青岚宗的势力,也该打压一二了。”
青岚宗在北徐州境内的大肆扩张,典签府的探子早已侦知、掌控诸多细节。
梁帝一直引而不发,是有顾虑的。
南梁武道宗师有二,其一便是位居兰陵榜首的青岚宗宗主顾青岚,其二则是侍奉梁帝的苏霖之。
除此,南梁国内无论江湖大派,还是门阀望族,皆无武道宗师存世。
敢于对拥有武道宗师坐镇的国教青岚宗出手者,会是受了何人指派,还不是一目了然么?
梁帝还不想,将其与国教的暧昧关系挑破。
而此时北朝来犯,却是天赐良机。
天下宗师,北三南二。
北朝大军既已出动,北朝武林人士顺势扫平北徐境内的青岚宗势力。
这不是水到渠成,再正常不过的事么?
既可栽赃北朝,梁帝便没有不出手的理由。
他的话说得沉静、温和,苏霖之却感受到了强烈无比的杀伐之气,不敢怠慢。
“虏骑纵横,对国教弟子多有屠戮,陛下忙于大军对阵,无暇照拂。”
梁帝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淡淡地说:
“就依卿意办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