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3章 三十年一世纪(1 / 2)明末中兴路首页

从崇祯二十五年到崇祯三十年的一系列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大幅度的加强了萧轩本人的威信与权威。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政治领导人能够神奇般的预期到诸多大量新奇的技术事物的出现,也从来没有哪个君主在科学上有过一系列最伟大的科学家或科幻家也从未有过的预言。可是这些对于萧轩来说却几乎是不出意料的语言道了。哪怕萧轩并不是一个文化上很完善很巩固,并且在工程史技术史上拥有太多细节性了解的人,这种威信也带来了或许只有那些古典时代的中东近东神棍们才会有的程度。

自从萧轩登基以来的这二三十年,看似有些时候并不是很郑重其事,但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赌,凭借崇祯这个历史上身边人还是有很多可信之人的“人和条件”来赌。回想起过去,萧轩甚至可以确定:假如自己不是非常幸运的在这王朝晚期身边还有诸多可用之人做为过渡,而是类似嘉靖、万历那种,那么自己绝不敢在登基之后不久立刻就进行一些各种挑战极限的激进行为乃至激进变革。

即便有着明朝其他多数君王不具备的“人和”条件,这一代人以来的时间里萧轩也可以说是如履薄冰,在随时随地的反攻倒算与暗算危险中渡过。萧轩也相当清楚,可能就在许久之前,恐怕地下乃至江湖也存在相当庞大的反对势力。只是这数年时间井喷一样的变革开始让萧轩威信大涨,很多过去担心的事情也就可以不那么过度担心了。

在这种情况下,萧轩在继续增加科教投资上的底气也越来越充足了起来,特别是中研院军工所试制成功硝化棉火药乃至铜弹壳,开始用超级技师及手工制作的方法大量试制出轻装甲战车乃至水冷多联装机枪的时候,军事技术上的提高也可以让萧轩能够用更少的兵力与装备来完成核心武力的确立。

崇祯三十年,人口通过消化了不少地方的方式增加到了一亿四千万人口,城镇人口增加到了五千万,非农劳动力增加到了两千五百万,工商业增加值达到了二十五亿百斤粮价的规模,农业达到了十一亿百斤粮价的规模平均每名非农工商业劳动力的增加值达到了大概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水平。

在随后大概三十年的时间里,各种技术发明乃至短板接连不断的补齐,从照相技术、电容电池的一系列进步,电动机床的一系列发展,电灯、留声机、机械乃至雏形的电子计算机、电影乃至诸多化工产品在巨额科教投入的情况下接连不断的涌现出来,时代似乎也在并不算太长的一代人的时间内接连不断出现以前根本难以思议的不少变化。

历史上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只有百分之二左右的水平,而劳动生产效率的增长可能还并不比二十一世纪初期那个间歇期强多少。十九世纪就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