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攸止与安王李信在书房中交流了许久。
在这个交谈的过程中,就连站在一边的武思远和崔景岳都感受到了安王李信是真心倾慕自家吴王,眼里满是仰慕之情,很是相见恨晚。
赵攸止也感受到了安王李信的心意,心中不免小小感动了一下,原来燕人中也有这般良心,也有这般喜欢诗词的人,更难得的是安王李信在言语之中还透露出了对父亲的不满,这个安王李信是个很有仁爱之心的人,对于楚人遭遇此难,深感同情,对于在战火中不幸遇难的文人很是痛惜,那些在战火中被损坏的书籍也是安王李信痛心的一个主因,在他看来,这简直是天大的灾难。
安王李信恨自己不能阻止这场战争,恨自己没有能力保护那些书籍,还有那些能写出好文章的人,说自己没有多大的福分,不能亲眼见见那些人,还有那些书。
赵攸止何尝不是这样想?
夷人南下,燕人北上,两下夹攻,楚国灭亡,百姓流离失所,有的失去生命,还有楚人引以为傲的宝物,那些很有风骨的人,也都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殆尽。
国宝被人挖掘,被拉到各处贩卖,有的被扔在路边,无人认识是至宝,生生损坏文物被人焚毁,有的是绝迹,仅此一份,从此以后,没有楚人知道自己曾经有这样一份宝物了有风骨的人不甘心,奋起抵抗,被捉住斩首,终用鲜血诠释了书中所写的凌然大义……
楚国损失了这么多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找回来的,以后有机会复国,这些东西也很难再回来了。
赵攸止背转过身子,不让蜡烛的光找到自己眼睛中的泪。
到了三更,安王李信终于有些倦意,加之宦官频频来催,说明日皇帝陛下还要召见,还要问些文章道理,劝安王李信早点休息,赵攸止也身心疲惫,走出书房,与安王李信道别。
安王李信随后出来,亲自将赵攸止安顿好,说了许多珍重的话,然后才走。
躺在床上的赵攸止反反复复,睡不着,脑海里全是幕幕惨状,他实在是无法安睡。
没办法,只好起身出房门,秉烛站在四方院中,抬头仰望,俯身细看,只见是往上看,找不到一丝光亮,往下看,找不到一点出路。手中虽然有燃烧的蜡烛,光亮太弱,不起任何作用。
赵攸止举起蜡烛,细细端详自己住的小庭院,有翻新的痕迹,但也能看出来还是保留了一些以前的影子,比起宫殿,更像高耸的民房,上面毫无走兽,只有灰瓦,院墙厚重,十分高大,从外看,与世隔绝,从里看,自有天地,可以安静放心,想必这燕人的老祖宗想要儿孙懂得安然不与世俗相争的道理吧。
不知今日的燕人是否对得起他们的祖宗,今日的情况也是那些老燕人愿意看到的吗?
“鼓鞞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歌阑酒罢,玉啼金泣,此行良苦。驼背模糊,马头匼匝,朝朝暮暮。自都门燕别,龙艘锦缆,空载得、春归去。”
“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