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舰队?朱标的海外布局!(1 / 2)双对比朱标:九族太少,凑个整数首页

【胡惟庸见李善长走后,却丝毫未在意李善长刚刚所言。】

【依旧是撺掇着自己手下一众文官,开始诉弊端。】

【希望朱元璋能够因此改变主意,收回诏令。】

【一月后。】

【刘伯温府。】

【“父亲,您说这太子的文字令能够改成功吗?”】

【“我听说丞相胡惟庸,一直在诉,请求撤回太子的文字令。”】

【刘伯温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

【轻笑一声,道:“这胡惟庸算是撞到枪口了。”】

【“你别看现在胡惟庸和太子势均力敌,皇宠幸胡惟庸。”】

【“但君臣和父子之间相比,胡惟庸落马只是时间的问题。”】

【胡惟庸一月以来,诉没有十五,也有十次了。】

【不过对于胡惟庸的诉,朱元璋并未理会。】

【刘伯温明白,胡惟庸一时得宠,但朱标是一世得宠。】

【两者之间的胜者,也一定会是朱标。】

【“唉,我说实话,我也想要太子废除文字令,现在本来就够烦的了,还要去国子监学习新的文字。”】

【刘伯温听着自己儿子的感叹,教训道。】

【“臭小子,你日后若想要在大明做官,那这大明字典非学不可。”】

【“这是为何?”】

【“因为皇年纪已经来到四十岁了,马就接近五十岁了,下一任皇帝也必然是太子即位。”】

【就算朱元璋现在废除了朱标的文字令。】

【等日后太子登基,结局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

【御书房。】

【朱元璋眼眸轻撇,太监手又是一堆奏报。】

【“又是胡惟庸?”】

【太监微微点了点头。】

【“太子那边怎么样?”】

【“回禀皇,太子正在翰林院,监督大明字典的印刷,亲自教导拼音的读写。”】

【“哦对了,太子殿下还发明了一种米字格的东西。”】

【随即,印着一个框框的纸张,送到了朱元璋面前。】

【闻言,朱元璋抬起头,放下奏报,接过纸张。】

【看了一眼,询问道:“此物有何用?”】

【“回禀皇,太子殿下说用来矫正学子学习时,字体的大小。”】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

【“嗯,咱知道了,你手里的这些奏报,就送到太子那边吧。”】

【“是。”】

【翰林院,朱标看着手中朱元璋送来的奏报。】

【内容很简单,百姓穷苦,读不起书,就算简化汉字也是一样的效果。】

【这完全就是无用之举,要朱元璋收回诏命,安抚天下,顾全大局。】

【朱标看着胡惟庸说的头头是道。】

【沉思片刻,淡笑道:“胡惟庸,看来有路你不走,偏要撞南山。”】

【“算算日子,航海船应该也快回来了吧。”】

嬴政:“舰队?这是何物?是船只吗?”

刘恒:“估计这朱标又在谋划着什么。”

刘彻:“现在大明文字改革唯一剩下的一个难点,就在于粮食了。”

李世民:“不错,文字改革了,对于普通人的门槛确实降低了,不过还有一点就是,粮食生产能不能跟了。”

商鞅:“这点朱标确实有些欠缺考虑了,若粮食生产跟不,百姓依旧读书困难,这是一个死节点。”

韩非:“除非他还有第二手准备,能够提升大明粮食产量的准备。”

许行:“想要短时间内提升粮食产量,人为栽培,以及寻找新的高产农作物。”

孔子:“农家许行,没想到你居然也在此地。”

许行:“许行见过孔先生。”

朱元璋:“那若是标儿找到了高产农作物,或者是培育出来的高产农作物呢?”

许行:“若用我的角度来看,这不太可能,其一,培育农作物不是一朝一夕的,最少五年起步,才会有些许成果。”

许行:“其二,想要找到新的农作物,难如登天,我寻遍整个六国,都未曾找到能够代替水稻,小麦的农作物。”

胡亥:“为何不可能?这天下又不是只有水稻和小麦两种粮食。”

许行:“你说的不错,天下确实有很多能代替水稻和小麦的粮食,但绝对没有能够代替小麦和水稻的主食。”

许行:“水稻和小麦,是迄今为止,人们能够唯一的主食,别的粮食短时间内可以替代主食,但绝不可能永远替代主食。”

许行:“水稻和小麦,能保证你吃一餐便一天不饿,其他食物不行,这便是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