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有些惊诧,他居然没想到荀攸身边的约莫二十岁的年轻人会是皇帝的表兄。
王端性格温和,也没有摆外戚的架子,一路走来给众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面对同为外戚的董承,谦逊低调的王端与他打起了招呼。
此时王端与董承说话也很有分寸,尽与他说些家常闲话。
没说多久,王端见氛围到了,突然叹道:“陛下年幼失亲,自登基以来,又屡次遭逢大难,实在是困苦艰难。”
董承不明白王端说此话的意思,顺着他的话说道:“是啊!自先帝在位以来,西羌、黄巾贼作乱地方,朝廷疲于应付,后来董卓入京,擅行废立,西迁朝廷。陛下饱受磨难,正是需要良臣忠将辅佐的时候。”
“说的是啊。”王端点了点头,赞同道:“我等身为朝廷臣子,深受陛下信重,敢不尽心竭力,为陛下效命?尤想当年陛下失母,若不是董太皇太后悉心抚养,陛下何至有今日?我父亲与我虽然为陛下的母族,但未能在陛下年幼时多加照顾,实在惭愧。陛下是姑母的遗孤,而董校尉又是太皇太后的内侄,于情于理,还请董校尉受我王氏一拜。”
刘协刚出生的时候,其母亲王美人遭到何皇后的迫害致死。身为孝灵皇帝生母的董太皇太后,为了保护刚出生的刘协,便将他抱回了自己身边抚养。
董太后之所以对刘协那么的上心,将其拉扯长大,除了是看在是自己亲孙子的份上之外,更是希望在自己死后,为董氏一族寻找新的靠山。故而在灵帝在时,董太后就在不遗余力的为刘协争取太子之位。
再后来,董卓入洛阳之时,董太皇太后也早已被何氏兄妹所害,为了能够获得执掌朝廷大权的合法性,董卓便假托自己是董氏族人,对董太皇太后的亲族大肆封赏,在禁军中担任职务的董承也被委以重任,掌兵随牛辅坐镇一方。
不过这些事情早就随着董卓的死亡而消失了,现在朝廷之中还有谁会认为他董承是皇帝的亲戚?
这个时候王端主动提起这件陈年往事,究竟是何用意?
王端嘴上说是当年董氏对皇帝的养育之恩,又说王氏在皇帝年幼时不能施以援助的悔恨之情,其背后用意怎么看都好像是在拉拢他。
就在董承还在思考王端话中之意时,王端言行一致,对他行礼一拜。
等回过神来,董承连忙摆手说道:“我本武人一个,无德无能,岂敢当此大礼!”
抛开董太后内心的个人私利不讲,董氏对刘协可谓是恩重如山,这也是刘协在计划中首先要招降董承的原因之一。
刘协觉得自己在朝中的外戚助力只有王斌一人,太过单薄,因此有意拉拢董承入朝。
一旁的荀攸也出言说道:“当年何皇后专横后宫,太皇太后不惧其势抚养陛下长大,可谓是有功于国。如今董氏在朝中只剩下校尉一人,今后陛下念及太皇太后之恩必定会倾力报答,现在这不过是王氏的致谢,校尉有何担不得?”
董承听到荀攸说到报答一事,心中一喜,终于说道主题了,不过他的心中仍有疑虑,于是直接说道:“如今陛下年幼,尚未亲政,这报答一事朝中公卿难道就不会有意见吗?”
王端笑着说道:“董校尉有所不知,如今朝中可是陛下亲政,大权皆在陛下手中!皇帝恩赏后族,本是我朝历代传下的规矩,朝中公卿又怎么会有意见?“
荀攸接着将过去一个月发生在长安的事详略得当的对董承讲了一遍,重申了陛下对朝廷的掌控,好让董承无需担忧获得回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