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到了大将军的飞鸽传书,差点气得吐血。
但此时正是用人之际,先不急着处置大将军,反而还要好言相慰,让大将军钉在虎口关,死守虎口关,不让柔然人进来半步。
同时,皇帝也下了最终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满朝文武吵了几个时辰,才得出来的破敌良策。
只是,皇帝一直有顾虑,没有下定决心。
现在,他看了大将军的飞鸽传书,了解了具体战况,不执行也得执行了。
“襄王,此事就劳你亲自走一趟。”
“我们拓跋氏,还能不能坐镇江山,全看你的了。”
“一定要说服柔然,哪怕赔点财物也无所谓。”
“只要止住柔然的兵锋就行。”
皇帝在御书房,再次召见了自己的亲弟弟——襄王。
这是朝廷商议出来的破敌良策:派人向柔然求和,以苟全北魏统治;若柔然不止兵锋,北魏则被迫迁都。
但老祖宗的百年基业都在洛城,迁都兹事体大,不可轻为。
所以,还是以求和为。
只要柔然能够撤兵,不再进犯,即便赔些金银财宝,也在所不惜。
“皇兄请放心。”
“哪怕豁出这条命,我也要说服步利可汗,与我朝不再兵戎相见。”
“若实在不行,皇兄也要做好全身而退的打算,万万不可死守这里。”
“这里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正是柔然的强项。”
“若是迁往秦州,还有东山再起之机会......”
“......”
襄王拉着皇帝的手,红着眼睛说道。
他知道,作为求和的使者,此番前往,注定凶多吉少。
说不定,这是两兄弟最后一次见面了。
但为了北魏,为了拓跋氏的江山,他非去不可。
派别人去,无法表明朝廷的诚意,只能派他这个皇族——还是皇帝的亲弟弟去。
......
再说罗迁。
大清早,他披挂整齐,亲往关巡视。
站得高,看得远,他怕柔然大军杀来了。
可是,快中午了,也不见敌人的动静。
他正准备下关吃饭,却见东边烟尘滚滚,马蹄震动。
“柔然人来了?”
罗迁的心里咯噔一下。
待回头一看,发现不是大军,只有几十人马而已。
“关的人听着。”
“吾乃大将军麾下讨逆校尉,奉大将军之命,前往四处收拢散兵。”
“你们这里,可有散兵来过?”
为首的一个校尉,大声的对着关头问道。
要是有溃兵在这里,他会让那些溃兵去虎口关,与大将军的大军汇合。
若是没有,他立即掉头走人,连关也不进。
“有大将军的消息了?”
罗迁一听,大喜过望。
这里只是长城一个不起眼的关口,连名字都没有一个。
守在这里,注定没有未来,而与大将军的大军汇合,才是明智之选。
“讨逆校尉,你来得正是时候。”
“我在这里恭候多时了。”
“你等着,我立马带人出关,与你一起去见大将军。”
罗迁伸出脑袋,对下面的讨逆校尉说道。
“还真有散兵到了这里。”
“看来,我这一趟不虚此行。”
“多收拢一些散兵,也是一桩功劳......”
“咦,这不是......”
讨逆校尉没想到,在这里问一问,还真的有收获。
只是,当他抬头看见那张脸时,不由的瞠目结舌。
“这......”
“这不是大将军在南逃路,一直念念不忘的那个绝世猛将么?”
PS:感谢a8432...大哥的300点打赏,大哥破费了,大刀给您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