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番外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1 / 1)老子传奇:大道至简首页

李耳教导道:“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之所以能够汇聚百川,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善于处下,所以才能成为百谷王。因此,圣人想要取得人民的信任,必须言行上对人民谦下。想要在上面引导人民,必须处在人民之后。因此,圣人处在人民之上,人民不会感到有压力。处在人民前面,人民不会觉得有妨碍。为此之故,圣人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而不遭反对。也正因为圣人不与人争,甘居下位,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够与他争。”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正因为江海处下,河川溪流才能归附于江海。大自然有无穷的智慧,古时很多先贤都是向自然学习才能够拥有大智慧的。就如我们熟悉的伏羲,他通过观察天体的运作以及大自然的规律,看到天地万物都有阴阳两面,随后一画开天,便有了我们所熟知的先天八卦。后来,周文王在伏羲先天八卦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和发展,又画出后天八卦。随后便有了我们所熟知的《周易》。所以,可以说一切圣贤的智慧都来自于自然。我们想要拥有大智慧,向自然学习即可。我们观察自然就会发现,地势越高的地方,生命越少。地势越低的地方,生命越多。这说明处于下位是生地,处于上位则为死地。再来观察天地,天虽然高高在上,可是天上却没有生命。地虽然低低在下,可一切生命都必须依附于地。最后再来看河川溪流和江海,河川溪流虽然处在高位,可最后依然要汇入江海。这说明什么?说明处于下位的江海才是河川溪流的归宿,河川溪流昼夜不停地向东流,目的就是汇入江海,获得平静。我们作为人,都不喜欢居于下位,都不喜欢低人一等,殊不知真正的高贵来自于低贱。我曾经也说过: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侯王都以“孤”、“寡”、“不谷”自称,不就是因为贱是贵的根本,下为高的基础吗?一个人如果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姿态示人,你看会有人愿意和他相处吗?所以,道永远是处于下位的,人若是想要成道,首先得学会谦卑处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因此,圣人想要取得人民的信任,言行上必须对人民谦下。想要在上面引导人民,必须处在人民之后。物极必反,这是道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我曾经也说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我们认为是得的,其实是失。我们认为是失的,其实是得。所以,国君唯有对人民谦下,人民才愿意信任他,追随他。国君对人民的谦卑处下看似是失,其实是得。越是高高在上的国君,越容易失去民心,越容易遭受灭亡。所以,有道的国君都不会高高在上,只会谦卑处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因此,圣人处在人民之上,人民不会感到有压力。走在人民前面,人民不会觉得有妨碍。有道的国君只会对人民谦下。他们虽然处在人民之上,却从来不会让人民感受到压力。自古以来,那些高高在上,不愿意对人民谦下的国君都不会有好结果,就如暴君商纣王。而那些愿意对人民谦下的国君却得到人民的尊重和爱戴,就如尧、舜、禹。所以,国君对人民谦下,反而能够获得人民的支持,反而彰显出国君的伟大,这不就证明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了吗?”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为此之故,圣人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而不遭反对。也正因为圣人不与人争,甘居下位,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够与他争。圣人不争,天下反而没有人能够与之争,这就是圣人的大智慧。圣人知道了道的运作规律之后,将之视之如珍宝,时时刻刻都坚守住大道,不让自己偏离道。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实在太重要了。我讲的道,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一句话就可以全部概括了。“只要世人弄明白我说的这句话,就等于知道我说的道是什么了。可以说,道跟世人的认知是完全相反的。世人最不愿意成为的样子恰恰就是道的样子。清静无为,柔弱谦卑,不争不抢,顺应自然就是道的样子,可是世间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若是我们无法拥有这些道之德行,又如何能够与道契合?道之所以高贵,能够让人感到平安、自由、喜悦,就是因为道是柔弱谦卑,处于下位的。我们若是不愿意像道一样柔弱谦卑,处于下位,又如何能够与道合一?圣人的大智慧其实很简单,就是去做世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成为世人都不愿意成为的人。世人都有为,圣人却无为。世人都高傲自大,圣人却柔弱谦卑。世人都好争好抢,圣人却不争不抢。世人都违背自然规律做事,圣人却顺应自然而活。这就是圣人的大智慧,圣人知道,只有坚守在大道上,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正因为世人总是在偏离道,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苦痛。圣人不厌其烦地劝世人无为都是为了世人好,可是世人却不把圣人之所教当一回事,还总是把圣人之所教当成是一堆没用的大道理,实在是不明白圣人的良苦用心啊!”

尹喜问道:“师傅,若想要成道,就必须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都与道契合才行,对吗?”

李耳点了点头,“没错!若是我们嘴上说相信道,行为上却无法与道契合,那就等于没有相信道。修道必须知行合一才行。若是只知不行,修道就不会有任何进步。我们若是信任自己就是道,就必须做到清静无为,柔弱谦卑,不争不抢,顺应自然,否则就证明自己没有相信道。我们若是不相信道,不将德践行出来,是无法与道合一的。若是无法与道合一,就不会感受到道的平安、自由、喜悦,修道也不会有任何进步。所以,知行合一真的很重要。很多修道之人学了一堆理论却不去实践,他们也不过是个理论大师而已,结果依然在原地踏步。修道之人想要成道,就必须将我说的德践行出来,让自己的行为举止都合乎道,唯有如此,才能与道合一。修道千万不要空谈理论,哪怕我们把理论说的很完美,若是不去实践也依旧是一事无成。”

尹喜抱拳道:“谢谢师傅!弟子明白了!弟子一定会做到知行合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