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幼发拉底友谊桥(2 / 2)太阳与雄狮首页

然而在精神层面上,易卜拉欣不是蒙古大汗,萨法维的立国之本是狂热的什叶派信仰,奇兹尔巴什不是“伊朗民族主义者”,“阿里的追随者”才是其引以为豪的身份,这是无法改变也无法遮掩的事实。即便沙赫确实下令保障少数群体的权利,但接连的胜利也在持续强化着宫廷和社会的宗教认同,这就是他所担忧的关键。

原先还想通过在都城公开宣教、辩论引起注意进而试探万王之王态度的上师暂且偃旗息鼓,随即收拾行李随东返的印度商队回拉合尔,免得撞到狂热分子的枪口上。回到旁遮普深耕信徒群体才是正道,只要新信仰发展到无法被忽视、无法被轻易消灭的的地步,且不与帝国直接正面对抗,存续就不是难题。

作为过客的上师可以直接卷铺盖走人,易卜拉欣需要考虑如何平息舆情,毕竟质疑这一做法的大多是忠诚追随者,他不好直接用铁蹄镇压——虽说在教团纪律里质疑就是死罪。

不过却不需要沙赫主动出手摆平。出于他战无不胜的极高威望,异议者内部从一开始立马就分化成不同团体开始相互争吵,拥护崇拜他的信徒明显占优,事情就这样自己解决了。

在人民群众之间散布意见、输出观点的“鹰派”教士很快被查出来,并被集体叫入宫中训斥,无论是托钵僧还是外来乌理玛出身的都只能下跪低头,战战兢兢地听候完美导师的“耐心教导”。

虽说铁拳没有直接砸到他们脑袋,堵嘴的效果却是真真实实的,虽然民间还在议论此次“在绝对优势下对猎物的示好”,但仅限于在特定场所内的私下讨论。

…………

伊斯法罕的舆论风波没能造成任何影响,无论是奥斯曼帕迪沙还是密昔儿的马利克都在各自忙着自己的事。

借助鲁米利亚的财富,已经缓过劲来的塞利姆正式开始谋划夺回失地,他暂时停止向欧洲腹地的推进,匈牙利的屈服不代表奥斯曼能在中欧建立稳固的统治。

易卜拉欣能向鲁米利亚渗透,塞利姆也能向安纳托利亚渗透——虽然他没有能动员信徒直接拉出一支义军的宗教网络。

并且他还对海峡对岸发动了试探性进攻,在海军的接应下,已经有数支规模上千的部队渡海成功攻占不少大小聚落,但都无法长期固守,仅是劫掠一番人口财物便撤回。

成功击败罗姆主力固然能够挽回颓势,却也会吸引萨法维的注意力,在易卜拉欣的拳头被马穆鲁克紧紧缠住前,任何在安纳托利亚取得的重大进展都是无益的。

又一船援助自金角湾发出前往达米埃塔,其上的火炮的奥斯曼志愿者将为吉达总督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