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8章 羽绒服小镇的没落(2 / 2)穿成九十年代农村媳首页

这里曾经有着几十家羽绒服场,被誉为北方羽绒小镇,这里被称作鸭场。

这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靠近俄罗斯),和优越的产业支撑,曾经是周边远近闻名的城市。

以鸭场为中心,连同附近的几个村镇,这片地界里的所有人,都以羽绒服为生。

周边的村落大多饲养鸭子和大鹅。

这两种禽类为羽绒服的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原材料,且成本较低。

镇周边的郊区更是,有着好多大型养殖场,里面饲养的鸭子和大鹅全都用来供给羽绒服厂使用。

而被宰杀后的鸭子和大鹅,则作为初级产品卖到周边的冷冻食品厂和各种餐馆,被端上人们的餐桌。

由此小镇衍生出另一个特色产品,那就是烤鸭和熏鹅。

从这个小镇走出去的烤鸭和熏鹅品牌走向了全国。

鼎盛时期这座人口达到30多万的年轻小城拥有着世界上最“温暖”的生产线。

然而,这一切都在某天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几个羽绒服厂动起了歪主意。

他们开始在羽绒服中掺假。

他们将不合格的鸡毛纸壳等冒充合格产品,塞进羽绒服内。

这样确实在短期内提高了利润,但这些掺假行为终将害人害己。

这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订单都源自出口。

俄罗斯那边的商人发现了他们的猫腻。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整个小镇羽绒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讲诚信的企业终是难以走远,于是接二连三的外贸订单流失,使得这里的企业难以为继。

雪上加霜的是铁道的改路。

资源是小镇的基石,产业是小镇的支撑,人口是小镇的活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小镇还是走了衰落,沦为后来赵艳看到的普通小镇。

可以说如果没有小红书的推荐,可能赵艳一辈子都不会去那样的地方旅游,因为它实在是太小太籍籍无名了。

这样的例子在前,赵艳自然懂得诚信的重要性,才不会让自己的食品厂陷入那样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