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怪守将急眼,哪有这么写圣旨的?更没有这么传圣旨的。你写圣旨是不是得写张三李四?给谁的圣旨得写清楚吧?就这,边关守将,边关多了。
还有什么边关一应事物交给朱综管理,这样的制度应该用制曰,怎么能用诏曰?
再说宣读圣旨,在明朝有专门宣读圣旨的部门,叫行人司。行人司衙门不大,官阶不高,司正才正七品,副司为从七品,行人八品。但行人司却是皇帝的专属跑腿帮,皇上想做的事,大多都让行人司去做。
比如宣读圣旨,并不是影视剧描写的那样,太监站在那娘娘腔,扭扭捏捏的宣读圣旨。影视剧为的是视觉效果,为了演绎事件,特别是明朝,有一半的时间太监当道,用太监宣读圣旨才能体现当时的政治形势。
而实际上,包括太监当道的时候,太监轻易不会去读圣旨,主要原因是太监大多不识字。
那太监就没读过圣旨么?也不是,也有太监读圣旨的时候。关键樊需急不是太监,又不是钦差大臣,更不是行人司的人,你宣读的哪门子圣旨?
边关守将肯定接过圣旨,那套流程人家懂。无论是太监还是大臣,来传圣旨的都是钦差大臣,但读圣旨的大多是随行的行人,很少钦差大臣直接读圣旨的。
另外,圣旨是啥?皇上的命令,哪有先吃饱喝足,满手污垢,满嘴流油,醉醺醺的才拿出圣旨的?
这倒不是朱综不专业,圣旨人家也会写,人家也有行人司,部门全着呢。要怪就怪老侯,朱综一共偷出来五张圣旨,被老侯拿走三张,剩下的是既不够用也舍不得用了。
西北边关可不止嘉峪关和肃州这两处,那要是每个守将一张圣旨,朱综还得去偷。朱综也不是不敢去偷,主要是皇帝手里也没那么多存货,特别是现在这个时期,到处是起义军,圣旨每天像雪片一样飞向各个地方官,做圣旨的加班加点都供不上,哪来的存窑给他偷啊?
再说了,皇上正愁缺兵少将呢,你去了,皇上乐了:“皇叔,你来的正好,高迎祥自称闯王,声势浩大,你带兵去剿灭他吧。”
得,圣旨没偷着,小命都够呛保得住了。
肯定不能再去偷圣旨了,自己的黑工厂做出来圣旨质量也不行,用于蕃国内部过过瘾还可以,真给蕃国以外的任务人用,确实拿不出手。
那七玄拿走的是啥?还别说,那个是真圣旨,不是朱综写的,也不是崇祯皇帝写的,是他哥哥,上一个皇帝朱由校给朱综的。
朱由校刚当上皇帝的时候也可以,知道好赖,重用东林党,曾一度出现“东林势盛,众正盈朝”的局面。
朱由校继位的时候才十五岁。按理说在古代十五岁也不小了,都可以结婚生子了。可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成熟的越来越晚了,朱由校十五岁还自觉是个孩子。
朱由校的生母,是万历皇帝儿子朱常洛的王选侍,后王选侍死了,万历帝念及皇孙儿朱由校年少,让朱常洛的李选侍扶养朱由校。
万历帝万万没想到,他的这个决定,居然导致了大明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