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士开已经不在人世,再也不能向自己炫耀握槊之技和滔天权势了。
促成这场政变的,是一位十四岁的少年,和他背后的野心家们。
-----------------
琅琊王高俨和齐主高纬同为胡太后所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嗯,就和陈顼和陈蒨一样。
南朝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出来。
而且高俨的优势在于深得父母宠爱。
武成帝高湛在世时,高俨常在宫中,坐含光殿视事。
高欢诸子,仅存的几位叔叔都要拜他。(注3)
北齐以晋阳为根基,高湛出幸并州之时,高俨留守,每送驾,或半路,或至晋阳方还。
就连左右都知道,哪怕犯了错,提到自家的第三个儿子,就会勾起高湛对高俨的思念,从而得到宽恕。(注4)
高俨排行第三,提长子就没有免罪效果了。
高俨的器服玩饰都和嫡长子高纬一模一样,逐渐养成了一条规矩,要是哥哥先有了新奇玩意,属官及工匠必然获罪。
可是高湛、胡氏这对爹妈觉得这还不够。(注5)
高俨初封东平王,就拜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领御史中丞。
这几个都是实权要职,随即迁司徒,升任三公之位。
北魏惯例:御史中丞出,与皇太子分路。
王公皆遥驻,车去牛,顿轭于地,以待其过。
如有迟违,前驱可以赤棒棒之。
只不过这个规矩,已经废绝了几十年。
高湛欲显示尊宠,诏令高俨从北宫出行,一如旧制。
凡京畿步骑,领军之官属,中丞之威仪,司徒之卤簿,一应俱全。
高湛还故意遣宫中使者骤马冲撞高俨仪仗,自言奉敕。
高俨命人以赤棒击碎使者之鞍,马惊人坠。
高湛与胡后于华林园东门外张幕,隔青纱步帐观之,大笑以为善。更敕令停车,传语良久,观者倾京邑。
这孩子这么宠下来,久而久之,高俨自己也有了想法。
他天真地问父亲:“阿兄懦,何能率左右?”
差一点点就成功了。
高湛以长子为劣,已经起了废立之心。
而阻挡高俨超越兄长,登顶御座的,是和士开。
要是再扩大一下范围,祖珽也有份。
祖珽给和士开出的主意,让他进言高湛,就说高澄、高洋、高演三位的儿子都没当上皇帝。何不趁着高湛还活着那功夫,赶紧让皇太子早日登基,以定君臣正统?
此事若成,高湛和新主都会感激和士开。
不得不说祖珽天文地理,无一不识。
此议一开,彗星出现。
太史启奏,此乃除旧布新之征兆。
于是高纬即位,高湛升任太上皇帝。
高俨的梦想落空,和士开也就成了坏他好事的仇人。
……
七月二十五日这天的清晨,和士开像往常一样参加早朝。
他的心情好极了。
平鉴家的刘氏小娘子玩了个把月腻了,如今又有了新的玩物。
尚书令徐之才的夫人乃魏广阳王之妹,被他勾搭上手。
而且还是当着徐之才的面行事,那老儿退而避之,曰:“妨少年戏笑。”
大丈夫当如是。
正得意间,领军将军库狄伏迎上前来,拉着自己的手说道:“今有一大好事。”
“?”
和士开心想,是胡太后对那几个和尚腻味了,想和自己握槊?
还是小皇帝想听龟兹胡乐,看自己跳胡舞?
小皇帝装成贫儿乞丐要饭,自己打赏天子的感觉也不错啊。(注6)
扫兴的是,治书侍御史王子宜授以一函:“有敕,令王向台。”
和士开扫了他一眼,你一个御史也来宣敕,难道还敢弹劾本相不成。
小皇帝怎么可能准奏。
他没有想到,谋划此事的除了曾经的领军大将军高俨,还有侍中冯子琮。
冯子琮将王子宜的弹劾表奏混杂在其它文书中,齐主不察,批复可行。
高俨于是奉敕行事,命令不久之前的部下,领军库狄伏连收捕和士开。
对了,高俨还兼着御史中丞,所以王子宜也是他的人。
库狄伏连觉得兹事体大,还是和陛下再确认一下为好。
他去确认的对象,是冯子琮。
冯子琮一脸严肃道:“琅邪王受敕,何必更奏。”
高俨往日的恩宠和威风起了作用,库狄伏连相信了,安排五十名军士埋伏于神虎门外。
和士开被军士簇拥,到了南台,都督冯永洛斩之。
当白刃加身的那一刻,这位权臣大概还没有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三五个关键位置的人物串通,就流程合理地诛杀了自己。
和士开应该会后悔吧,没有及早对高俨下手,手段也不够激烈。
高俨只是转任太保,卸去了领军大将军一职,夺去了禁中兵权。
之后启奏出居北宫,五日一朝,不得无时见太后而已。
其京畿大都督的兵权,御史中丞的监督弹劾之权还在啊。
可恨,可恨。
和士开,卒。
……
事情到了这里,本来也就完结了。
高俨年少气盛,杀和士开与其说是为了夺权,更多只是为了出一口恶气。
只是背后撺掇他的那些野心家们,可不仅仅是为了替少年出气那么简单。
欲行废立,奉高俨为新帝。
……
太建三年,八月。
北齐朝堂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对此一无所知的侯胜北再次踏上了出使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