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 华佗入京掌天牢(2 / 2)魂穿汉灵帝:数说三国首页

县级以上的官授医馆还会配置一些常见药材。

哪怕每种药材只分配一汉斤,13个州级医馆、105个郡级医馆和1180个县级医馆,加在一起也至少需要将近一吨。

八大基础方剂中,三七金疮散药材只有三七一味,漆叶青粘散有漆树叶、黄精两味,麻沸散有曼陀罗花、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天南星六味,五苓散有泽泻、茯苓、猪苓、白术、肉桂五味,小柴胡汤有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七味,小青龙汤有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八味,大承气汤有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四味,四物女宛丸有女宛、半夏、附子、藜芦四味,四散三汤一丸总共有33味药材,其中甘草和生姜在两个方剂都有,半夏在三个方剂都有。

每个基础方剂至少要确保各级官授医馆常备有十剂以上,尤其是小柴胡汤,计划平均安排每个医馆30剂。

13个州级医馆,105个郡级医馆,1180个县级医馆,3600个乡级医馆,1.2万个亭级医馆,接近1.7万个官授医馆。

小柴胡汤至少需要准备50万剂,其中主药柴胡最终的剂量是25克,50万剂就需要5000汉斤,超过了一吨。

司隶校尉何颙和太医令卫汛已经开始培训采药兵,各地有名望的采药师也都已经被征召过来当老师傅。

采药兵将按照中央军队的编制来管理。

普通采药兵是佐史俸,管理五人的是采药什长,管理十人的是采药伍长,管理五十人的是采药屯长,管理一百人的是采药军侯,管理五百人的采药都尉和管理两千人的采药校尉。

这些被征召过来的采药师傅,由太医令卫汛负责考核,只要能精准识别出五种以上草药,就可以直接担任采药什长。

卫汛根据采药什长的识别能力,再挑选出采药伍长、采药屯长和采药军侯,下个月这两千名采药兵将分为二十个百人规模的采药队从不同方向进入北邙山和秦岭开始采药。

五人小队当然效率更高,但是山里的环境太复杂,虎豹狼熊这些野兽又多,如果没有大部队的互相照应,进山的危险性还是非常高的,毕竟采药兵的培养可是非常不容易的。

每支采药队由采药军侯带队,将长期负责规定范围内的采药工作,区域由采药校尉逐级划定,北邙山采药基地暂时由御药令吴普负责,秦岭采药基地由太医令卫汛负责。

每次进山控制在两至三天,深入五至十公里,军侯负责规划出草药的集中分布区,有计划的进行采药。

采药军侯是比六百石的军职,御药令吴普和太医令卫汛都只是六百石的官职,所以我激励吴普和卫汛,这次如果能完成张仲景和华佗计划好的采药任务,将晋升他们为二千石俸的采药校尉,以后全权负责采药事务。

二十名采药军侯中,也将挑选出表现最好的四只队伍,晋升四名采药都尉,到时再根据需要扩编采药部队的规模。

北邙山的采药基地设在北邙山的皇家陵园内,这边将常驻十支采药队,负责对北邙山全境进行可持续采药。

北邙山是东方金字塔,有历代帝王和皇孙贵族的墓葬群,现在这里已经安葬了东周的8位帝皇和东汉4位帝皇,还有数百个皇孙贵族的陪葬墓,素有活在苏杭葬在北邙的说法。

汉灵帝死后按照正常轨迹也会葬在北邙山。

北邙山横跨在洛阳城北面,东西长30公里,南北平均宽16公里,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占了雒阳县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皇家陵园有常驻的守陵中央军,也是贵族兵。

这支守陵军属九卿太常管辖,现在的太常是董卓,自然不能将军队交给他,以后将由北邙山采药队负责守陵工作。

北邙山的守陵军是一部五曲的编制,这500名贵族兵将全部发配到南方军区,让朱儁和孙坚去慢慢调教。

北邙山采药队的任务是完全封锁北邙山,在保护好陵园和墓葬群的基础上,将整个北邙山划分出不同的采药区。

草药的生长具有特殊的环境要求,尤其是地道药材,那些具有药性的药材都生长在特定区域,例如长白山的人参、宁夏的枸杞、南沙参、北沙参等,这都是采药工作的难点。

北邙山生长的主要是常见的北药,例如柴胡、黄芪等都能在北邙山找到,只要采药队找到这些草药的集中生长区域,精准识别出满足年份和生长周期的株体,进行采集。

北邙山的采药基地是封闭采药,进行可持续的边采边种。

吴普常驻在北邙山采药基地,他还要负责将采集到草药进行分类和初步炮制,然后再送到太医院进行制药。

秦岭的采药基地设在东方军区的天牢旁,这边也有十支采药队,需要从秦岭东侧的不同方向进山采药。

秦岭淮河是北方和南方的主要分界线,秦岭也是中国的第四大山脉,占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

这么大的面积,想要封闭采药是绝对不可能的。

秦岭采药队主要是分散采药为主,这边的危险性也更高,尤其是深入秦岭后,经常有秦岭虎和黑熊出没。

当然,虎骨和熊胆也是超稀有的药材。

秦岭这边的采药队都会配备职业的打猎人,尽可能的避开成年的秦岭虎和黑熊,只猎杀落单的年老秦岭虎和黑熊。

每支采药队都是集体行动,也不怕遇到落单的猛兽。

猎人和猎物的身份有时候是相对的。

药材的问题我这边基本都帮忙解决了,12名三品医官的问题就需要张仲景和华佗他们自己想办法了。

他们已经开始不断的往外写信,以共撰大汉医典和药典的名义邀请地方名医进京,各郡太守也受命在帮忙广发名医帖。

针灸鼻祖皇甫谧是皇甫嵩的曾孙,出生于公元215年。

杏林始祖董奉出身扬州董氏,出生于公元200年。

脉经始祖王叔和出身并州王氏,出生于公元210年。

这些三国名医都还没出生,其他的我也没有印象。

左慈、于吉这些方士和道士都是神秘人士,医术也未知。

现在只能广撒网,看能不能再捞到一些大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