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农耕方面是不曾有过的资助,直到记忆中的我成年,再到眼下的三十五岁,种地的方法从来没有变过。
人工开垦,人工种植,人工收割,育苗,打理。需要付出极大的时间,不畏酷暑,旱涝。所以,农民和城里人的不同,看皮肤就能一眼确认。
要说变化也是有的,运输的工具变成了拖拉机,也能用来耕地,但是操作性难,笨拙,且需要青壮年劳动力才能驾驭。
当然那不包括我,手扶拖拉机的操作不说难易,我压根就摇不开。它需要手摇提高转速,当达到一定的转速时瞬间撤离辅助工具才能成功。
它是这个山村最实用的农用机械,操作简单,不易坏,且价格相当实惠。但是它也有缺点,就是非常笨重,需要劳动力才能操作。
从小不怎么吃苦的我是完不成那种操作的,至少启动提速上我做不到,同样,对许多的老人,妇女更是难以完成的任务,那么操作手扶车就成了奢望。
放弃,对年轻人来说很是轻松的选择,毕竟没有付出过,就不存在感情。比如我,哪怕有过几年的劳作记忆,但是仍旧能够不加思考的应下。
不种地了,打工挺好的!
种地对我的童年并不是多么美好的回忆,更多的是折磨。如果有选择,我想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再去种地了,绝对不允许!
可是,对世世代代传承下来上年纪的人来说,那就是命啊,妈妈她都已经五十岁以上的人了,就是放不下那几亩地,那些七八十的老人更是如此,像我奶奶那一辈,更甚之,天天拿着板凳去地里一呆就是一天,顶着烈日,除草,采花子,除草等日常,进度缓慢,但是仍旧不愿意让地慌了。
在最后的时光里,他们那一代人将生命用来陪伴相依为命的田地,到死,也还是放不下。
妈妈说,荒着不好!
奶奶说,那是他们一铁锨一铁锨挖起来的,只要活着,就不能荒废了···
隔壁田地里劳作的婶婶说,凑合着种吧,至少种子种下了,能收多少,看老天爷是否赏饭吃。多少收一点,就不用多花钱去买了,自己家种的总归是比外面买来的要好的。
可是我已经不会种地了啊,再有几年,还是要荒废的。又一个晚饭后,妈妈一边收拾桌子,一边跟我闲聊,而我也罕见的露出对种地的抵触。
在我幼小的童年,八岁后就要学会做家务,大人下地,我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烧火做饭,菜准备好等妈妈回来炒。周六周末还要去山上割草喂羊,兔子,有时还要挑一些新鲜的野菜回家食用。
贫穷是全方位的,现在回想起来,简直不可想象。
我的手掌传来隐隐的肿胀,那是内心深处火辣辣疼痛的记忆。将手机放到一边,我双手搓动,以缓解精神上带来的肌肉痛感。
关于种地,没有太多美好的记忆,如果能够忘却,大概,我是再也不会去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