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4章内卫(2 / 2)明末:这是最好的巨舰大炮年代首页

丁淑芳抬起头來、漆黑的双眸看在尚海俊秀的脸庞、坚定不移地回答:“我将追随你终生不渝、海枯石烂也不会改变。”

“好、我就放心地将自己的后背交给你、让我们携起手來、共同打造一个伟大的南海联邦大帝国、我的尊敬的淑妃大人!”丁淑芳顿时双颊飞红、面带羞涩、低下了头、深埋在胸。“

你不愿意?”尚海紧张地追间。

“不是、我愿意。”丁淑芳抬头肯定地回答。

“16岁时、家里长辈方告知、我从小时家里便有与另外一个边关武将联姻的意思、不久、就有银川总兵派人上门提亲、与他的一个小儿子结了姻缘、是个20岁的游击、谁知就在订亲后三个月、那个年青的武将就在一次与蒙古鞑子交战中、死于一支有毒的弓箭、于是从此边塞中流言蜚语不断、将此人的阵亡归咎于我、有克夫之命、而且连家里亲人也都相信、从那时候起、就再没有人上门提亲了、家中长辈居然也没有再提起亲事、我也就糊里糊凃成了一个克夫之人、从此、我也死了成亲的心思、一直在江湖上飘泊至今、尚海、难道你不怕吗?”丁淑芳问道。

尚海哈哈大笑:“这何尝不是上天赐予我的一段佳缘、如果当时你成亲了、那有我今天如获至宝、你确实是内务府大司马最佳人选、淑妃舍你其谁。”

眼中满满都是爱意。

对于丁淑芳的过往、他无比怜惜。

“内务府是件大工程、但又必须打牢基础、眼前当务之急、先从外务局后金分局的布署开始吧、下午我们一起会一会金刀卫在山西的领头之人。”

丁淑芳也放下隔阂、心情轻松、浑身爽快、站起身:“我先去梳洗准备一下。”

午餐之后、他在书房拿出两份资料给奥汀娜、丁淑芳传阅。

金刀卫山西省常府、府主、古岩、31岁、男、山东莱州人、8岁入宫在内务府当差、喜读书、素为宫内博学多识闻名、后又跟从方正化习武、升至内廷少监后兼任东厂千户理刑总管、跟隨方正化脱离明延后加入金刀卫、现任山西省府主、故乡已无任何亲人、是方正化信任的嫡系亲信。

此人可担负内务府外务局后金分局总管。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出生,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1626年,袭承汗位,1636年,在盛京称帝,建国号大清,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完善中央统治机构。曾两次进攻朝鲜,逼朝鲜国王纳贡。又出征察哈尔蒙古,统一漠南,以扫除明朝北边屏障。不断对明朝作战,在辽西地区不断取胜,并四次遣兵入塞,攻城略地。后又创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统一女真各部,为清王朝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本人生来面色赤红,眉清目秀,行动稳健,举止端庄。他聪明伶俐,耳目所经,一听不忘,一见即识。他很爱看书学习,在努尔哈赤的诸将中惟有他识字。当父兄长年累月忙于出征作战时,七岁的皇太极就开始主持家政了,不但把家里日常事务、钱财收支等管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有些事情不烦努尔哈赤操心指示,皇太极就能干得很出色,与自己想的一样,因而努尔哈赤对皇太极更是爱如“心肝”。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秋季,孟古哲哲生病,想要见娘家母亲一面,努尔哈赤派人去通知这事情,叶赫贝勒纳林布禄没有同意。同年九月,孟古哲哲因病去世,皇太极时年12岁。孟古生前的时候,做大福晋时间较短,皇太极做了大汗后,尊奉其母孟古哲哲为孝慈高皇后。

皇太极在母亲死后,跟随父兄,迅速成长,很快变成一个能文能武的少年。满族及先世女真人素以尚武著称,皇太极向他父亲学习本民族的传统风俗,从小就参加打猎,练得勇力过人,步射骑射,矢不虚发。当皇帝以后,皇太极还对小时候这种生活记忆犹新,曾说:“太祖时,我们听说第二天要外出打猎,即事先进行调鹰蹴球,作好各种准备。如到时不让去,哭着也要请求前往。过去,无论老少,竞相奋进,皆以行兵出猎为大喜事。那时仆从很少,人人各自牧马披鞍,劈柴做饭,即使这样艰苦,也乐于跟着为主效力,国家之有今日兴隆正是这种努力奋斗的结果。”皇太极很像他父亲,吃苦耐劳,体格健壮。沈阳实胜寺曾藏有他用过的一张弓,矢长四尺余,不仅一般人不敢问津,就是一个壮士也很难拉开,而皇太极当年运用自如。

皇太极继位后,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皇太极本人有很好的文化素养,这时他推行了振兴文教的措施。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1629年)首先提出“以武功戡乱,以文教佐太平”,一改其父努尔哈赤屠杀文人的政策,并于当年进行考试,选取了满、汉、蒙古生员二百人。他已认识到发展文教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说不能认为不读书不会误事。规定从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起,凡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岁以上,俱令读书。他派人丈量土地,将“各处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旗主、贵族再立庄田。又把原来每13名壮丁编为一庄改为每8名壮丁编为一庄,“其余汉人,分屯别居,编为民户。”并下令编审壮丁,解放部分奴婢为编民。这些措施,使满族贵族的特权受到一定制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他极力学习汉族文化,命儒臣翻译汉字书籍。

皇太极积极削弱其他三名贝勒,天聪四年(1630年)六月,皇太极利用二贝勒阿敏弃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败归为口实,召集诸贝勒大臣会议,定阿敏罪状16条,将阿敏送高墙禁锢,永不叙用,不久阿敏病死。天聪五年(1631年)八月,在大凌河之战中,皇太极和三贝勒莽古尔泰发生口角,莽古尔泰拔剑相向,皇太极以此为由将莽古尔泰治罪,革去大贝勒名号,降为一般的贝勒,夺其五牛录的属员,罚银万两及马匹若干。莽古尔泰后因气愤暴卒。至此,三大贝勒只剩下大贝勒代善一人。同年十二月,当诸贝勒提出莽古尔泰“不当与上并坐”,代善立即说:“我等奉上居大位,又与上并列而坐,甚非此心所安。自今以后,上南面居中坐,我与莽古尔泰侍坐于侧”。他主动请求退出并坐,得到皇太极允准。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正月初一日的元旦朝贺中,皇太极接受礼部参政李伯龙之建议,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突出汗位独尊地位。到了天聪九年(1635年)九月,皇太极召开诸贝勒大臣会议,指责代善对己不恭,众议代善“与皇上相左”,列了四条罪状,拟革去大贝勒名号,削除和硕贝勒职,剥夺十牛录所属人口,罚雕鞍马十匹,甲胄十副,银万两。但是皇太极心中有数,这不过是借题发挥,提高汗权而已,所以只罚银马甲胄。从此,威胁汗权的三大贝勒势力已除,皇太极实力大增,其余贝勒无力和他抗衡,使汗权得以加强和巩固。

皇太极为了团结和拉拢汉族与蒙古族,加强统治基础,同时为了增强军事力量,以适应对明战争的需要,也为了平衡满族八旗旗主和诸贝勒的军事势力,将八旗组织扩大到汉族和蒙古族中。天聪七年(明崇祯六年,1633年)六月初二日,皇太极在一次讲话中谕令将士对新附之众,“一切勿得侵扰”。在皇太极影响下,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纷纷归降了后金。皇太极率诸贝勒出迎至浑河,行抱见礼,以示优隆。孔、耿不仅带了一万二千多精壮官兵及红夷大炮等,而且加速明朝的辽东海防的瓦解。之后不到四个月,明镇守广鹿岛的副将尚可喜就步了孔、耿后尘,皇太极称赞他“识时势之向背”,“残破海防,实为我功”。到天聪七年(明崇祯六年,1633年)马光远统领汉兵时,实际形成了一个汉军旗,满语叫乌真超哈。孔、耿、尚所领兵也是汉军。在此之前,蒙古旗兵也已形成。天聪八年(明崇祯七年,1634年)三月十三日皇太极在沈阳城郊阅兵,参加的有满洲八旗、蒙古二旗、旧汉兵一旗,共十一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