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瘟疫中的世间百态(2 / 2)大明匠首页

赵行远在京师城内做了一些小生意,他的头脑还算不错,最近几年也赚了一些钱,算是一个小富人家,现在他也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人生还算是如意,不但娶了一个还算漂亮的妻子,还纳了两个小妾,膝下有三儿两女,一家人本来在京师过的好好的,谁知道突然之间就闹了瘟疫。

还好皇上圣明,第一时间派了官吏前来治理瘟疫,预防瘟疫的方法被做成了告示贴遍了整个京师,巡街的官差也多了许多,不由分说地将街上的流浪汉赶到了瓮城中去,倒地的尸体一律拉倒城中刚挖的一个大坑中,盖上一层煤粉并用大火焚烧。

官府衙门也开始在水井和下水道里洒一种名为“驱邪粉”的东西,据说可以祛除水中的邪气,避免被邪气沾染而染上瘟疫,除此之外,还用了一些前所未见的毒气来消灭沾染了邪气的老鼠,就赵行远所见,那些下水道里的老鼠被那种毒气熏得纷纷逃出来,开始时满大街都是跑来跑去的老鼠,但是很快被一群蒙面官差继续防毒杀死,死去的老鼠至少装了两大车,然后才集中烧毁。

赵行远也害怕瘟疫找上门来,于是便到衙门里买了两斤驱邪粉,准备往自己家的水井里放上一些,也好驱散这邪气,免得瘟神上身。

“郎君,”赵行远的妻子赵李氏有些不满,“你说这驱邪粉会不会有毒呀,怎么一股怪味?”

赵行远嘿嘿一笑:“你怕啥,官老爷们说了,这放了驱邪粉的水确实不能直接喝,但是只要烧开了就没啥问题,再说这左右街坊都是用的这放了驱邪粉的水,也没见谁被毒死。”

赵李氏眉头一皱,“可是我总觉得这水一股怪味,这要说没啥问题我还真不敢信。”

“废话,这普通的水能对付这次的邪疫吗?”赵行远说道,“都别抱怨,等会咱还要收集一些柴火,好好熏一熏家里的老鼠,这次要是被感染瘟疫死了,可就连入土为安的机会都不会有啊。”

赵行远也不是在吓唬他们,为了防止瘟疫滋生,官府甚至下令,甚至严禁将死者土葬,家中若是有人去世,通通只得火葬,不允许死者家属过头七,一旦确认死亡,必须在一日内将尸体焚化。

当然,这种政令遭到了许多人反对,还是有人偷偷地给死去的亲友过头七并实行土葬,认为若是不能让死人入土为安必然会受到祖宗的惩罚。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那些该自家人过头七的,尤其是死于瘟疫的那些人的亲属,很多都是头七还没过完,瘟疫就在亲属中蔓延开来,好几家就是这样叫瘟疫绝了户。

等这消息传遍京师,人们就老实了,虽然还是有许多人顽固的给自家亲人过头七,办土葬,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要命的,于是京师城内棺材生意顿时没了那么火热,反倒是卖柴火和骨灰罐的人赚了一大笔钱。

多年之后,这次京师防治瘟疫的手段传到了全国各地,瘟疫造成的损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甚至在无意间改变了华夏人民的丧葬习俗,在七十年后,一位大明的帝王在遗嘱中嘱咐将自己火葬,成为了华夏简葬风俗的开端。

后世的历史高度评价了这次京师抗击瘟疫的行为,将其称为“北明抗疫”,认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效的减少了瘟疫所造成的损失的行动,而来自传教士汤若望呈给崇祯皇帝关于瘟疫特点的手稿则被称为“瘟疫新论”,并将其视为人类对抗传染病的历史新篇章。

这篇瘟疫新论后来通过葡萄牙人传到了欧洲,饱受瘟疫之苦的欧洲人如获至宝,并第一时间用在了对抗黑死病上,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整个欧洲开始利用隔离和消毒的手法对抗困扰了他们多年的黑死病,竟然在三十年内,让这种可怕的瘟疫从欧洲绝迹,还顺便改变了欧洲人不爱洗澡的习俗,因此他们将这篇瘟疫新论称为“来自东方的礼物”。

只是令后世的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时欧洲并没有如此系统的对抗瘟疫的方法,但是传教士汤若望却坚持说这种方法来自欧洲的实践。对此史学家们提出了多个假设,最普遍的观点是这是汤若望结合中西学术提出的新说,也有人觉得这其实是宫廷内某个太医的成就,还有人认为是汤若望霸占了某个向他进言的民间游医的功劳。

历史的真相就这样被掩盖在了时间之中,而这一切的开端——穿越者何天易正在一间小屋里,穿着一套严严实实的防护服,摆弄着刚到手没几天的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