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我儿子日常学习的跟踪和问题的发现,发现他的学习不好主要源于细节。比如,做数学算式题,最高错误率基本10道能错8道,而且是连续的,不停的错,把他自己的信心都给搞没了。经过一段时间对他训练试题的观察和分析,找出了我认为的关键问题,就是他做题跳步。导致开括号的时候加减法经常弄错,乘除法经常算错。然后就严格要求他做算式题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来,结果正确率直接就到了100%。
比如像语文阅读理解,我儿子从小就读书,读了几百本总是有的。然后阅读理解经常20分扣15分。老师不停的给提示,我儿子也很郁闷。同样是根据对于答题的分析和对比正确答案的比较。发现了,他不是读不懂题目,也不是回答不了。而是答不全,然后意思能答对,但是用词都很模糊不清晰。我虽然做了很多年教育工作,但是我不是做学科的,我对每一个学科的理解都不够。但是,我给了他一个方法,就是买一本市面上比较好的阅读理解的练习册。然后自己做完之后跟正确答案做对比分析,找出每一次打不全的原因是因为什么,没读懂还是没想到还是不会提炼等。找到别人言简意赅且清晰的答案是怎么答的,看看自己答的问题在哪里。然后下次作答的时候,把关键句式还有重点词答出来。现在基本是类似的题20分扣3-5分。
以此类推很多细节,很多问题。期中考试还是中游,期末考试就是年级600多人的前5%了。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自己生活也好,教育孩子也好,没有必要去做任何比较。活着本质就是给自己看,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然后当我把孙子期末考的很好的结果告诉他爷爷的时候,他爷爷并没有欣喜而是说,这个排名能考上北大清华么。我能理解长辈对于孩子的期待。我自己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
但是,今天主要说的是心性,我们定目标,我们去努力,我们在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但是,我们不比较。开学考的不好,过程努力期末可能就很好。新学期继续保持可能就会更好,如果保持不好,可能就会下滑。如果下滑,我们再调整,再努力。但是,我们不比较。
我们没有任何能力去改变别人,我们能改变的仅仅是自己,对于我孩子来说,我也没能力改变他什么,但是起码在他未成年的时候,我能够给的是一个相对正确的认知和有包容度和成长性的心性训练。
不是不批评,不是不教育,不是认命,而是在努力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分析、调整、解决。但是,不会用远景目标去衡量现在,不会用愿景目标去替代现实。
人生只活给自己看,在意别人的评价但是不计较。别人的赞美再好,他也不知道你为了这个结果付出了多少努力。别人的批评再刻薄,他也不知道你虽然没有结果,但是你得过程中的成长是没经历的人永远体会不到的。
人生只活给自己看,要经得起别人的议论,承受的住外界的压力,不要把自己现在别人和自己的认知心性不同的漩涡里,最后迷失的只会是自己。
心性足够强,人生就是一次幸福的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