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撕破脸皮!(2 / 2)大业帝国之武功文治首页

表面上看,这一次吴英力压群雄,让反对他的联盟里面最大的那个人离开了帝都,取得了胜利。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皇帝吴立炎固然想确立太子威严,但也不可能就这样放任他自我膨胀下去,更何况甘赢可是吴立炎的表弟,关系极好。

为什么外放他呢?

和当年吴承宗为了让吴承名从洛阳回来,把吴立炎扔到北方一样。

防御北方,并且组织队伍出击!

甘赢过去是为了整顿队伍的,因为甘家在山西地区的影响力极大。

而为什么吴立炎要整顿队伍呢?自然是攻击当时的北魏!

作为大业的邻居兼老朋友,他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冒泡了,可是这并不代表吴立炎把他忘了。

在吴立炎的计划里面,北魏本来就是下一个目标!

第一步灭亡西北势力,第二步经略西域,把西北连成一片。

紧接着从幽州到酒泉一线,以几个大城市为起点,发起大规模的灭北魏战争!

而之所以要选择这个时候出击,是因为在今年(448年)七月二十五日的时候,北魏皇帝拓拔黎驾崩,时年39(410-448),在位二十一年。

大业正华三年(427年),北魏皇帝拓拔连在大业伐宋的时候南下,攻克平城,随后齐王吴承名杀了一个回马枪,击杀拓拔连。

然后十八岁的拓拔黎就被赶鸭子上架,继位为北魏皇帝。

算来算去,其实也没过多久,他前面的两个皇帝拓跋焘和拓拔连都是他的哥哥,两个人加在一起才不过四年皇帝生涯。

拓拔黎继位之后,面对的几乎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帝国,甚至于都算不上称之为一个帝国了。

说是游牧民族部落还差不多。

可就是这种情况下,拓拔黎硬生生的安定了帝国的内忧外患,加紧和北燕,高句丽的联盟关系,并且联合柔然,称霸一方。

在齐王之乱的时候,毅然出动大军,硬生生的虎口拔牙,攻克平城,太原等重要城市,差点重新入主中原。

如果不是那时候的大业帝国依然拥有恐怖的战力,恐怕早已经和晋朝一样,南迁去了。

就这样,接下来大家也知道了,他打压了柔然,得到了一片汉地,并且加强发展,给大业当孙子,猥琐发育。

到了圣治年间,北魏已经恢复到了他老爹拓拔嗣时期的恐怖战力。

虽然和大业相比之下差了许多,可是对于鲜卑人来说,拓拔黎是一个大英雄,伟大的帝王。

而这位所谓的伟大帝王,依然是逃不过和他列祖列宗一样的厄运,短命。

得知他死了之后,吴立炎也是曾经感叹的说:“拓拔黎死,北方无忧!”

新继位的皇帝是拓拔黎的小儿子,拓拔高光,生于439年,今年才九岁。

为什么是这个毛头小子继位呢?是因为北魏内部同样是党争了。

说白了,拓拔黎之所以能稳定北方局面,并且发展壮大,并不只是依靠自己的力量。

他那时候基本上是依靠三个力量,除了北部本土的鲜卑大族,还有从河北撤退回来的,有一定汉化程度的文臣武将,以及高句丽那边的势力。

因为拓拔黎为了加强和高句丽的联姻关系,几乎是从那边拉拢过来了一大票官员。

这些官员在北魏待久了,自然而然的拥有了话语权。

所以说,到了拓拔黎统治的后面四五年,北魏朝堂三足鼎立。

本土鲜卑,以及汉化鲜卑(包括汉臣),高句丽官员。

本土鲜卑是北魏的战斗力代表,汉化鲜卑则是治理国家的代表,高句丽官员则是联盟需要,缺一不可。

而在拓拔黎后期的党争里面,高句丽官员和汉化鲜卑联合,彻底扳倒了一群武夫的本土鲜卑,确立了拥有高句丽血脉的拓拔高光的太子地位。

一年后,拓拔黎撒手人寰,高句丽官员和汉化鲜卑在朝堂上开始壮大,排斥了本土鲜卑,几乎把他们赶出了朝堂。

但他们一味的打压和驱赶,以至于本土鲜卑的不满愈演愈烈,到最后逼得他们想要拥立其他皇族,割裂北魏。

事实上他们差点做到了。

当然了,意思还是差了点。

本土鲜卑的代表人物,皇室的拓拔高远(拓拔黎庶长子),以及勋贵公孙天光跑到了盛乐想自立为帝来着。

可是一听到大业要北伐,吓得他们立马回到平城,开始商量对策。

玩归玩闹归闹,别拿国战开玩笑。

拓拔高远很清楚,一旦他趁现在分裂国家,那么等待他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大业先灭拓拔高光,再灭了他。

对于吴立炎这个人的恐怖,他可是早有耳闻的。

于是乎,因为吴立炎的北伐,鲜卑北魏的三股势力开始难得的团结起来了。

事实上吴立炎并非不知道北魏的情况,只要他晚半年发动战争,说不定北方就乱了,到时候收取平城地区简直了如指掌了。

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想给拓拔高远加一把火,想许以册封为王的空头支票让他和拓拔高光打起来。

只可惜,被北地大屠杀杀怕了的北魏没有这个胆量和大业合作。

对于拓拔高远来说,这无异于与虎谋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