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云台28将”排名第五的寇恂,文武双全,他优秀得那么顺理成章(1 / 2)云台二十八将首页

青龙房宿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话说刘秀在河北站稳脚跟其实有三个关键转折点:一是在信都任光和邳彤力主他坚定信心留在河北发展;二是成功和真定王刘杨联姻,得到了真定王10万兵马的助力;三是得到了天下兵王幽州突骑的鼎力相助。

其中说到“争取幽州突骑”一事,大家首先都会想到耿弇这个时年21岁的年轻小伙子因为仰慕刘秀,就自作主张地替他爹上谷郡守耿况把上谷突骑“许配”给了刘秀。其实在这件事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寇恂,后来位列“云台28将”第五。

那么,寇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在将星云集的刘秀手下混到“云台28将”第五的呢?优秀的人总是优秀得那么理所当然,恰如金子熠熠生辉是那么顺理成章,寇恂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在群英荟萃的刘秀阵营脱颖而出也是这个道理,相当自然,毫无违和感。

介绍一下寇恂的主要简历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今BJ市CP区)人。出身世家大族,早在新朝末年就担任了上谷郡功曹,深受上谷太守耿况的器重。

大家不要小看“功曹”这个小官,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分量。

在汉制中,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做大,郡县长官一般会由中央指派外地人担任;同时为了防止这些郡县长官在地方变成土皇帝,郡县的属吏则由长官从地方选任,只能用本地人,不能用你从原来老家带去的心腹。这也是后来“回避制”的原型。

但是在当时科举制还没有问世,官员选调采用的是察举制,也就是推荐选拔制。所以地方长官想要控制治理地方就只能用当地根深叶茂的豪族们去做辖区公务员,也就是“功曹”们。

既然“地方吏”只能从地方豪族中选拔,那么就注定很多“地方吏”往往具有着世袭罔替的潜规则。

长久下来,各地官场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潜规则,那就是地方长官和地方豪族互相倚重、互相配合,甚至很多时候地方长官都不敢轻易得罪地方豪族那些地头蛇们。而且,这种长官与豪族之间勾结配合还有区域互换的性质,即我在这里做长官,重用你家的人;你家的人到我的家乡做长官,也要重用我家的人。

比如和成太守邳彤,本是临郡信都郡的地方豪族,在信都郡同样有着巨大的关系网。他既然左右老家信都关系网的“都尉李忠、信都令万修、功曹阮况、五官掾郭唐”这帮人的意见,也能和信都太守任光进行密切对话。

看到没有,地方豪族和地方长官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为什么信都郡表态支持刘秀,和成郡就马不停蹄地跟上了?背后都是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在运作。

所以,寇恂这个出身上谷豪族的上谷功曹是很牛的,那么他牛到什么程度呢?从一些细枝末节来看,他甚至可以说是上谷真正的幕后老大。

玄汉政权刚刚建立时,为了争取各方势力的支持,颁布了“先降者,复爵位”的政策,并往全国各地到处派遣招降使者去招降。其中派往上谷的使者到达上谷之后,就要积极收编上谷太守耿况。耿况觉得给谁打工不是打工,只要职位和地位不变就行,就十分配合地上缴了太守印信,并等待玄汉使者重新颁发。

这个使者拿到印信后,不知道是想趁机索拿卡要还是想玩一下中央大臣的造型,迟迟不把印信还给耿况,大有要坑耿况的架势。

这事让寇恂这位功曹大人很生气,啥玩意,跑到我们上谷郡来恶心人是吧?这不是欺负我们上谷郡没人吗?于是,直接带着兵去找这个不上道的使者了。

这位使者大人色厉内荏地嘶吼着:“咋了,老子是朝廷钦差,你们这是想要威胁我吗?还有王法,还有法律吗?”

寇恂很是淡定地说:“我们谈不上要威胁你,是你自己在瞎胡闹,国家政策是积极配合政府的好同志原封不动,你这出尔反尔不是在败坏国家和政府的信义吗?你这种工作觉悟以后怎么到其他郡县去工作?况且耿况在上谷很有人望,你要是换了他会生出大乱的。”

这个使者被怼得哑口无言,但就是不愿意交还印信。

寇恂当即表示我这暴脾气就是受不了你这样打马虎眼的人,于是派人请来耿况,当面从使者那里抢来印信,还给了耿况。

咱上谷郡的事,咱们上谷郡的人自己做主,你们玄汉政府啥也不是,本来已经够给你们面子了,结果你们还真把自己当个角色了?好走不送,不欢迎下次再来!看到没有,寇恂就这么有上谷教父的范儿!

王郎称帝后,也派使者到上谷让耿况归附,并发兵撵刘秀。

其实耿况是想向王郎政权投诚的,毕竟跟着河南的玄汉政权混也是混,跟着河北的王郎政权混也是混,不就是认个干爹嘛,认个本土的干爹多少要更合适一点。

但是寇恂却认为王郎是个来历不明的暴发户,而刘秀“尊贤下士,士多归之”,于是便和同事门下掾闵贡(也是当地豪族公务员)劝说耿况拒绝王郎,而要归顺刘秀。

当时耿况还有点犹豫,殊不知他那个宝贝儿子耿弇早就在河北把他的那点家底子都许诺给了刘秀,耿况吞吞吐吐地跟寇恂说:“眼下邯郸势力如日中天!”言下之意就是我们要识时务,顺势从了他们就完了。

但寇恂却不同意了,他斩钉截铁地说:“咱们上谷郡疆域完整,秩序稳定,控弦万骑,兵强马壮,况且咱这可是骑兵!天下兵王!干嘛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咱们完全有资格选择自己的前途!”

为了给耿况吃下最后的定心丸,寇恂继续说:“要是您还觉得没信心,我愿前往渔阳郡说服彭宠共谋大事!”

彭宠这个人,之前介绍过,他和刘秀是老乡,是南阳宛城人,而且也是端着玄汉政权的饭碗。正因如此,寇恂才觉得他没有理由拒绝刘秀。

其实彭宠的渔阳郡此时的情况和上谷郡这边差不多,彭宠手下大部分人都支持投靠邯郸政权,只有彭宠的心腹吴汉(也是南阳人)力主要归顺刘秀。但吴汉在渔阳郡显然没有寇恂在上谷郡这么有话语权,一度因为意见不合众意,被逼出走。后来,在外面到处帮刘秀发宣传单,又回到了渔阳郡做最后的努力。

就在吴汉伪造刘秀的征讨檄文历数王郎的虚假底细,弄得满城风雨时,寇恂也赶到了渔阳。

这个时候,吴汉再拿着他自己伪造的宣传单对彭宠说:“你瞅瞅!这人咱们咋跟?老百姓也不答应啊!”寇恂也趁机把上谷郡的意见反馈给了彭宠。彭宠仔细权衡之后,终于同意投靠刘秀了。

于是,达成共识的上谷与渔阳两郡,每郡出突骑两千、步兵一千,组成了一个六千人的幽州军粗暴地杀向南方,追随他们的明主刘秀去了。

幽州突骑对那些训练缺乏、纪律松散的起义军有多大杀伤力就不言而喻了。这支幽州军一路南下,连克涿郡、中山、河间、清河、巨鹿等五郡二十二县,斩杀了王郎任命的大将、九卿、校尉及以下四百余人,士卒三万余人。最后在广阿城追上了刘秀。

此后,幽州突骑在刘秀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极其恐怖的统治力和战斗力担当。苦劳比不上功劳,所以在后来排位与分红上,幽州派最终力压了信都、和成等冀州派,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支横扫天下的幽州突骑。

随幽州突骑南下的寇恂当即被大喜过望的刘秀封为了偏将军,号称承义侯。开启了他人生另一璀璨的篇章。

此后,寇恂跟随刘秀进攻河北农民军,并多次同邓禹商议军国大事,把治国大才邓禹都折服得不要不要的。邓禹认为寇恂是个奇才,与其相交甚厚。

刘秀平定河北后乘胜南下,又攻取了河内郡。

此时,更始政权大司马朱鲔、舞阴王李轶等率领大军镇守洛阳。同时并州地区也驻有更始政权军队,与洛阳形成南北包围河内之势。刘秀认为河内形势严峻且须固守,但很难选择一位足以胜任这一任务的人,为此他征求了邓禹的意见。

邓禹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寇恂,他认为寇恂文武备足,有治理百姓驾御民众的才能,非他不能担此重任。

刘秀对邓禹的眼光一向是深信不疑的,于是拜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并把寇恂比喻为替刘邦镇守关中的萧何,拜托寇恂为自己遏制更始势力冲击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