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3章 亲卫营(二)(1 / 2)人在大明,嫡孙逆袭首页

明朝实行的是“兵农合一”政策,也就是说明朝的兵役制度是将武装集团寄托于生产集团,而不是将生产就谈寄托于武装集团。

为什么打仗的时候耗费钱粮?皇帝时常为粮草心急如焚?难道平时就不为粮草发愁吗?

朱元璋创造性的“卫所制度”规定,士兵除了一定的训练,还要在朝廷提供的田地里跟中,自给自足。

他们耕种所得养活自己就行,产出多少都不需要缴税,非天灾非战时国家不需要耗费粮草。

等到打仗的时候,朝廷派遣“总兵官”率领他们作战,战事结束他们又恢复半兵半农生活。

打仗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粮草耗费巨大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战事影响士兵自给自足,全部由朝廷承担,打仗的时候动辄几万十几万的派遣军队,可见粮草消耗甚巨!

第二,运输途中的损耗,押送粮草的运粮部队及驮马消耗、山路崎岖、押送时间长消耗更大等等原因。

朱允熥的亲卫营则专职训练,不参加任何农业劳动,那这部分的费用就要他自己出了。

他是藩王,因没有封地,朝廷担负基本粮草,否则他还真负担不起。

吃完饭朱允熥跟随小旗人员参加训练,队列训练经过他的观察队列训练已经有模有样了。

晚上平安营帐

“殿下,半个月后队列训练就要结束了,亲卫营的训练方向要怎么确定?”

“一个月后大比,确定小旗人选并着手淘汰一批人。

到时候会有人接收这批淘汰人员,淘汰办法就按练兵纪要体能标准进行考核!

招收读书人的事儿进展如何?”

“禀殿下,读书人已经从北方招收完毕,再有五天时间就能抵达军营!”

“很好!”

这批读书人是家境贫寒且没有功名的读书人,朱允熥准备把这批人训练成为随军文书。

这批人的作用主要进行对将士进行忠君爱国教育,教将士们识字,让他们明白为谁而战。

他以后会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将卫所制改为屯垦和募兵相结合的征兵政策,趁卫所制利益链还没彻底固化之前一举除掉这個隐患。

军户继承本来就不合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户的战斗力持续降低,军户想除籍千难万难,除非家里出现高官或者皇帝亲自敕免。

朱元璋的本意是“吾养百万兵,不费百姓一粒米”,可这些被定为军户的人,却需要世世代代为大明戍边。

导致明朝中后期,卫所官员多有侵占军户田地,军户无以为继、私役军士耕种等等问题。

大明是天下人之大明,天下人均有守土之责,没道理让这一批人祖祖辈辈为大明牺牲的道理。

现有军户将会逐渐改为屯垦兵团,所以忠君爱国教育很重要,这是防止武将拥兵自重的最有效方式,后世的很多好的方面虽然不能全盘复制,可不代表不能变通运用。

“报,吴王府来信!”

“拿进来!”

平安接过亲兵手里的信件交给朱允熥,朱允熥看封蜡完好,打开信件。

刘璟手书,大致意思他的踪迹暴露了,已经有人察觉他在查盐政问题。

朱允熥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既然已经暴露,索性摆明车马,明查好了。

朱允熥拿起案上笔墨写到:摆出钦差仪仗,明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