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重树大道(2 / 2)不后悔入了太虚幻境首页

“哦!这回事葛洪晓得,他写进了《神仙传》里去了的!”

“不过,道之不行,足见一斑呢!于此我也没得办法得!”

这算是他对我所想的“连司马迁也不清楚他是如何点拔孔子的”这回事答复与说明吧!

其余无话,他又接着显化出《道德经》的第十九章来: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我细看了后想道:这章是紧随着上一章所述的大道不行才造成的智治、仁治、礼治等皆无奈之举进一步地指出该如何去接近大道地治理好社会了。算是从正面去说如何重树“大道”这回事!

归根结底就是要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所说的是:真正高明的统治,绝对不会靠所谓的政治智慧来取得政令的贯彻执行的。而是最简单地谁都认为该那么干自然而然就那么去做。这样,民众就会获得很大的利益。

还是行大道无为而治的精神旨要嘛。

但从此句也可以看出这么回事来,那就是循大道无为而治的根本出发点是“发展民利”!

“绝仁弃义”呢,是说最大的仁慈不是做表面上的“义举”,而是落脚到根本上去以道治国。这样民众就自然而然地恢复孝慈了!

老子认为,以道治国,大家都过得自然而自在,互相间不会争夺强占利益,那就肯定又会和和美美地相亲相爱嘛!

对此呢,我当然得加上一点儿自己的认识进去。

人群也是挺怪的。只有在两种情况才体现出大众一心来。

要么面对共同的巨大灾难时,大家都会奋不顾身地为争取种族的存留而努力。

要么就是面对吃都吃不完、用也用不完的物质条件时,大家才会“你好我好,点头磕脑”地一团和气。

所以,老子这种想法,得加两个条件,就是民生发展足够好了,并且社会比较公平,才能完全得以自然实现!

当然,老子在前面也说了“民利百倍”的。若按顺承而下来说,那就有那么个前提条件了!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是指最高级的政治智慧是“不贵难得之物”,使“民不见利”,那么就不会有盗贼了。

当然,这点我在前面与太上老君交流过了,他也承认了自己没有想得那么深入,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对于如何循道地发展好商品经济,他还等着我出个方呢!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则是总括性地说,即使做到“弃智、弃义、弃利”都还不足以真正治理好社会。

“文”即“纹”。“纹理”,与“治理”同意。“治理”的本意就是按照玉石的纹理来治玉。当然,用到“治理天下”上来说,也有要顺着自然规律来梳理好社会关系的意思!

“故令有所属”是指“使心有所属”。即让内心安定的意思。

这最后句则说的是:要让人心安定,还得让大家保持朴素,没有私心贪欲,不去学习那些心机之术,没有烦忧。

“绝学无忧”并不是指不让民众学习就没有忧患了。而是针对于春秋未期,许多种“智者”的学说兴起,社会上许多人纷纷向这些“智者”学习经世之道。孔子也因此而成就了“至圣先师”的名头的嘛!

但在老子眼中,那些“智者”的学说,尽是些教人渔利的心机之说,反会乱了人心!人心一乱,就患得患失,忧从中来!

他还是主张人要回归到自然而然、憨厚朴实、无忧无虑地生活!

这又显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了!

还是那回事,要让人们的生活回归到那种状态,得创造出足够丰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行。不是简单地就断绝得了世人的欲念的!

有些东西还真像打翻了潘多拉魔盒一样,要把魔鬼收回去,得费时费力!而非一蹴而就的事。

细想来呢,也的确该按“以道治国”来整。只是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得正确而又发展性也运用好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