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一节、白莲水上漂(1 / 2)擎国首页

公审结束,随着人潮的退去,河边的一个窝棚里,有几个人正鬼鬼祟祟的聚在一起,对刚才审理的案子小声议论着。

“没想到啊!”一个须发皆白,看上去有股子仙风道骨气质的老头,伸手捋着自己的几缕长髯微微地摇了摇头:“小瞧他了,这位姜大人还是有点能耐的。”

老头身边的一个年轻人很不以为然的嘀咕着:“护法也太瞧得起他了,这些朝廷的鹰犬还不是行邀买人心的手段,我看过一会老六他们就能赎出来了。”

老人没有回答,还是微不可查的摇着头,也不知他究竟在想什么,另一边一个看上去肌肉结实,短打打扮的汉子沉吟了片刻:“护法可是担心那狗官狮子大开口,要价太高了?”

“唉……”长叹一口气之后,老头才缓缓地开口:“我是怕花多少钱都赎不回人来。”

这帮人一听,先是互相看了看,显然谁都不明白这位护法大人怎么会这么想,这天底下难道还有不贪财的官?

也没让他们等太长时间,一个跑腿报信的人便闯了进来,先是朝老头行礼,然后小声说到:“护法,那些鹰犬没放人!”

他这么一说,众人顿时眉头紧皱了起来,那个年轻的人急忙问到:“你可使了银子?他们是嫌少吗?”

这个报信的摇摇头:“使了,但是没要!回事的师爷说,他们藐视太子咆哮公堂,判其劳改一个月,不得保释!”

这几个人对这些新名词不是太陌生,毕竟现在到处都在宣传新法律,可那个发问的年轻人还不死心继续追问:“你就没说这钱不是保释金,只是给办事的一点茶水钱?”

那个跑腿的急忙解释:“小人当然说了,但是他不敢收,还说若是纠缠,便将小的以贿赂公职人员的名义一并收了!”

这下屋里的人们不由得倒吸一口气,那个被称为护法的老头只能苦笑:“果然被我猜中了,可惜老六他们要受一个月的苦了。现在你们还有谁敢小瞧一个能让手下人不敢贪财的封疆大吏!”

这下所有人都面面相觑,哪怕再难以置信也不得不信,这种魔幻般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刚才在公审的时候,聒噪着嫌庭审枯燥的几个闲汉,就是他们的同伙,而之所以要咆哮公堂,一来是觉得这种事情法不责众,最多当堂轰出去或是打板子,所以他们才有恃无恐,就是为了试探一下姜田的管理能力。

现在他们的试验成功了,充分的证明了姜田要搞的新政和他们想的并不一样,老头只能再次的摇起了头:“把话传出去,无论是咱们在工地上的人,还是老六他们,这段时间都消停点,这个风口不要给人抓住把柄。”

屋子里的众人唯唯诺诺的称是,然后陆续的退了出去,只有那个深沉的壮汉没走,等所有人都走光了之后,他才小声的向老人说到:“老爷可是觉察出什么了?”

见屋子里没外人,老头才放松了身形斜靠在椅子上:“这个姜田看似是年少轻狂,大刀阔斧的对官场动手,不知循序渐进徐徐图之。本来这样只会给自己树敌,可现在看来他这是有恃无恐,且要将千百年来官场上的规矩连根拔起!”

“这么说咱们在这动手岂不是讨不到什么便宜?”

这次老头只能点头同意:“岂止是讨不到便宜,咱来的时间也不短了,你看着街面上有多少能为我所用的人?无论是贩夫走卒、三教九流,一个个眼冒红光,只恨不得多长几只手在这天津卫多捞点油水,哪怕是一个村妇,都盯着织染、浆洗之类的活计赚点活钱,可有谁能听咱们的微言大义?要说唯一不喜欢改革的也就是原先的圣人门徒了。”

“既然如此……”这个壮汉沉吟了片刻:“那老爷何不为自己多做打算?”

老头站起身,踱着步子走到门前,看着湛蓝的天空有些呆滞的喃喃自语:“是该早做打算了……”

湛蓝的天空,海风轻轻吹拂,密密麻麻的船只收起风帆放下船锚,在海面上微微地摇晃,它们按照到达的先后顺序有序的排列在一起,等待着港口人员检查放行后才能进港。

因为地理上的便利性,天津港的重要性愈发的凸显,已经成为了北方第一大海港,爆发性增长带来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所以天津的建设重心除了公路外,就属港口的优先级最高。

港口还在扩建,能同时进行停靠的泊位有限,于是很多船只就只能在外海下锚等待空出泊位,小型吃水浅的国内商船,可以溯河而上直接在天津城边的海河码头停靠,但即便如此,依旧要接受基本的检查。

至于外籍的船只,无论大小在没有特别允许的情况下,都不可能进入内河航道,同时为了保障这条禁令的有效,河道上不仅有海关检查人员,同时还有一支海防部队进行驻守。

不过正如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一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样有码头的地方,自然就有靠码头生活的人。无论是卖力气讨生活的脚夫、力工,还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各种势力,都或多或少的与码头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

今天的直沽码头上,有一艘不起眼小渔船缓缓地靠了上来,这个码头再往北就是著名的三岔河口,大多数的商船和客船都会去那边靠岸,而这个原始的、历史比天津卫还久远的地方,就只有一些渔船才会停靠。

所以这艘船完全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停稳之后,从船舱里走出了几个村妇打扮的年轻姑娘,码头上早已等待多时的一个汉子主动过去寒暄:“妹子你可来了,三叔都等急了!”

这群姑娘中有人接话道:“二哥莫怪,十几里外官府缉拿私商堵了水路,这才在水上耽搁了会儿。”

那汉子点点头,走过去接过了几个姑娘的行礼:“平安到了就好,赶紧回去别让我叔再着急了。”

这怎么看都像是寻常百姓投亲靠友的剧情,而且现在的天津卫因为大搞建设,并且并不拘泥于原先的户籍制度,所以这种投靠过来的外地亲戚几乎在周边的乡村比比皆是,任谁也不会对他们产生怀疑。唯一能引起注意的,便是这行人中,女人的数量偏多。

但这也不是什么大毛病,虽然别的地方可能很在意男女大防之类的事情,女人不会抛头露面的离家外出。可天津现在有太多可以交给女性干的工作,就是本地的很多大姑娘、小媳妇,都或多或少的靠手艺挣点零钱,若是女红水平比较高的,挣的钱一点也不比男人少。所以这附近的风气已经完全不在意女人出来打工这种事情了,正所谓经济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

但是他们不知道,这看似正常的说辞,还是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撑船的船夫、系缆的工人,以及蹲在河堤边上挑着担子卖杂货的商贩,几个人不约而同的瞥了他们几眼,然后又若无其事的移开目光,就好像完全对他们不感兴趣一样。

倒是有个懒洋洋的叫花子躺在大路边上,伸手搓着胸口的泥,肆无忌惮的盯着几个姑娘瞟来瞟去,他面前的破碗里没有几个铜板,看得出今天生意比较惨淡。等这几个人走远了之后,他才隔空朝着不远处的货郎喊道:“刚才这几个够水灵的啊!”

那个货郎不屑的哼了一声:“刚才人在这的时候怎么不敢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