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五章 宣泽水门出城(二)(2 / 2)汴夏首页

赵榛见姓王的年长金兵脸上沟壑纵横,老实持重,应是穷苦人家出身。

又细细打量小诸葛,见他眼神沉着,面色真诚,神情举止确像饱读诗书的儒生。

却不知因何际遇投在金军中。

想来如今北方政局板荡,金朝立国不久,尚未大兴科举,读书人没有出头之路,所以才投的军。

像他这二人,恰代表两类不同的人。

像老王这类人,家境贫寒,见识不多,但天生行事赤诚。

像小诸葛这样的,有些文化,又有见识,为人处世多独立不群。

老王老实诚恳,小诸葛精明有眼光。

二人脾气相投,性格互补,看他俩关系熟稔,倒是难怪能成为挚友。

老王听小诸葛这么说,松了一口气,跟着他的话道:“你也看到了,眼前这些宋人要出城,我们帮还是不帮?”

小诸葛不假思索道:“当然帮!”

赵榛忍不住插话问道:“为何要帮我们?”

小诸葛沉默一会,坦诚道:“夫子有言,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如今汴州都已落入我军手中,何必多出无妄的杀戮。”

小诸葛引用这话赵榛亦有听闻。

所谓“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出自《论语》,意思是能用钓竿钓鱼,就不能用渔网;能用箭射鸟,但不能射归巢的鸟。

这话虽有将汴京百姓比作鱼鸟,降低人格之嫌,但用在此时最恰当不过。

满城百姓不正是金军案板上的鱼鸟?

小诸葛虽作此比喻,却也是出于仁爱思想。

小诸葛继续道:“我与老王虽身在金军中,却从不滥杀,手上从未沾过宋国无辜百姓的鲜血,今日若因我之故致你们出城受挫,导致伤亡,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实在有负心中所学……”

赵榛听他言必称经典,不知他是为了自保刻意说的,还是确实如此着想,当下无从评判。

只好又转向老王,问道:“你又为何帮我们?”

老王用手指了指城下,依稀可见瓮城里运河侧的兵道中藏着一些黑影。

赵榛心中清楚是沈媛、赵芙金、艾媄以及伍雄孩子等女子孩童。

孩子们虽然被沈媛护在身旁,但瘦弱的身影在黑暗中瑟瑟发抖,令人又怜又惜。

老王道:“这些女子孩童最无辜,我不愿他们受到伤害,放了出城又能如何?”

看来这老王方才看到船上下来的人群中有女子儿童,生出恻隐之心,故愿意出手帮忙。

想不到赵榛临时决定将伍雄孩子带出城,倒起了作用。

他二人神情叙述甚为妥切,赵榛慢慢打消了顾虑,时间紧迫,直接问道:“你二人愿意帮助我们,不知有何安排?”

老王也不啰嗦,将打算悄声说了出来。

原来他拿来几件金军的戎服,让赵榛几人换上,等会佯作换哨的哨兵,将瓮城上金兵换下后,再掩护舢板出城。

主意是个好主意。

若行得通,众人可避免与金军交锋,悄然离开汴京。

但瓮城里的金兵都是朝夕相处的人,彼此熟悉,赵榛这些陌生面孔如何在旁人眼皮底下蒙混过关?

老王捅了捅小诸葛。

小诸葛眼睛骨碌碌一转,指着身前城墙步道,道:“待会你们换了衣甲,从这里绕到那边去。”

说完,又转身指着背后步道,道:“我与老王从这边过去,将那边的兄弟们引走。”

这是个办法。

瓮城分南北两条通道。

赵榛与他二人分开走,小诸葛、老王负责引开瓮城背面守卫的金军哨兵,赵榛等人则乘机从另一侧穿到对面,再登上舢板通过。

朱大泰担心这两金兵分路走了后改变主意,提出要与两金兵一起。

赵榛未同意,冲小诸葛、老王一点头,算是认可他俩的办法。

便让朱大泰将金军衣甲送与种彦岑众人,又让姚信仲下瓮城,由他负责保护孩子们,待会择机划船越城。

安排好,才与小诸葛、老王分开。

赵榛往南边步道走去,种彦岑已经换上金军戎服,候在黑暗中。

众人会合后便不作声,静静看着两支火把往北边走去,一会儿又沿着瓮城走向折向西。

是小诸葛、老王打着火把,前去支开沿途哨兵。

不知怎地,赵榛心思陡地一沉。

这么多人身家性命全部押在两名金兵身上,他俩本是敌寇,即便二人亦是汉人,是同族,帮助的理由也大略令人信服,但一旦脱离控制,结局终是难以预料。

不过事已至此,多想无益,一切尽人事听天命吧。

赵榛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