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招降复回春(2 / 2)明末最后的悲歌首页

“曾随我父帅去过?徐政委为何有此一问?”

“我就是松江府人。请问李兄可曾听过一个叫徐孚远的人?”徐世威有些忐忑的看着李元胤。

李元胤仔细想了一下,说道:“不曾。不知此人?”

“正是家父!听说松江城破后死了不少人,连总督沈犹龙都死了?”徐世威问道。

“是的,沈大人在乱军中中箭身亡。吴志葵和黄蜚被擒,现正押送到江阴令其说降。令尊过未曾听说,或许是趁乱逃走了。”李元胤有些汗颜,但还是如实说了松江城的情况。

徐世威知道此时没有父母消息就是好消息,可惜此次他们要去的是江阴,松江只能回头再说了。这时忽然降兵营地上传来一阵骚动,徐世威抬眼看去,却是一队人正围着米援东,他怕出事,忙拉着李元胤赶了过去。

原来这群人是米援东的济宁老乡,认出米援东后正拉着叙话。徐世威心中一动,既然相互认识,那何不利用这一层关系呢?现在正是交战时刻,要改造这一批俘虏实在是费时费力,但如果利用老乡关系,把他们扔在军营中边改造边融入呢?

他转身跑到许嘉应面前说道:“许副旅长,我想暂调米援东到我政治部门一段时间。”接着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许嘉应听,许嘉应听了两眼放光,这批骑兵其实许嘉应是有些眼馋的,虽说有些人年纪偏大些,但整体骑术精湛,经验丰富,如果能补充到自己麾下对实力也不无小补。但按卢善元的想法,这些降兵是不能直接加入队伍的,因为这些人多多少少有些不好的毛病,贸然入伍不管对谁都没什么好处。但现在正值战时,如果完全按条条框框走,恐怕这批人要两三个月才能加入部队,显然对实力的增长是不利的。

当然卢善元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这批老兵油子不光习惯不好,而且其忠诚度也是值得怀疑的。这两者之间如何权衡,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俘虏斩由独一师看管,骑兵旅继续转道西北向苏州府进发,而徐世威带着李元胤与吴文献两人则赶到了中军。中军此时也已进入嘉兴境内,与骑兵旅大约保持着一天的距离,三人赶到时,几个前敌指挥部成员正在运河边观看新运到炮兵营的叫火箭炮的武器。

远远见徐世威过来,陈金勇笑着说道:“参谋长,你看徐世威过来肯定是带着好消息来了。”秦武倒是神色严肃的说道:“骑兵旅是否太突前了?现在完全与大队脱节,万一受到攻击,很可能会被包围。”

张世鹏也说道:“是啊,他们不到一万人,万一战事不利,我们很难支援得上!而且他们速度快,我们有这么多火炮,行动缓慢,如果他们走快点,我们之间的距离会越拉越大!”

“我倒是觉得,火炮在江南地界行走不便,关键还是在这路上。一到过桥的地方就得花大精力垫板过桥,实在是费事。如果能改用船运,那速度就会快上很多。”胡晶在兰溪呆了一年,早就知道船运的便捷。

站在一边的张德顺也说道,“是啊!这火箭炮比大炮还重,而且还高得很,过桥实在艰难。如果是船运,我们炮兵营的速度肯定能赶上队伍!再说这玩意看着炮管多,但射程只有六百步,威力也就那样。”

这批火箭炮是刚刚从永康运来的,跟着来的是一群学生兵,领头的是一个叫李松鹤的年轻人,看起来憨厚老实。他们这群兵也仅仅在试射了两次后就派了过来,说是前方战事紧急,而且炮弹昂贵制作不易,没办法再让他们多练。张德顺招招手把李松鹤叫了过来,说道:“你们这批炮实在太重,你们是怎么从永康运过来的?”

“报告营长,我们是永康用马车运到金华,再从金华装上船一直运到杭州的,总共是二十门,军长说前线战事紧急,留了八门放在杭州城墙防守,其余十二门让我们带过来。我们从杭州出发,一路沿运河到了嘉兴。”

“也就是说,你们除了永康到金华那一段,就没在陆上走过?”朱慈烺敏锐的发现了李松鹤报告的情况,要知道永康到金华所有的道路桥梁都已经改造过,道路上铺上了水泥路,最关键的是桥梁只有缓坡,而不象这些道路上的拱桥坡大得吓人。

“看来确实只能船运,现在的问题是别的大炮是否也一起采用船运?船运的话安全怎么保障?”朱慈烺点点头,说完拿出地图看了一下。

地图上,此去苏州府城,运河与官道都不在同一线上,但运河边上倒是有一条小路也可通行,只是个别过河的地方没有桥,可能要绕路或用船摆渡。但过了劳州府,运河与官道就基本上平行了,此时只要船队与大军同速,就可以受到大军保护。

“这样吧,我觉得火箭炮还是采用船运,派一支小部队随行保护。大炮在到苏州府前跟大部队一起行军。大家以为如何?”朱慈烺想了一下,觉得这个方案相对比较靠谱,万一这火箭炮受到攻击受损,至少还能保证大炮可以用。毕竟大炮的威力已经实践过了,而火箭炮的威力却只有李松鹤几个小孩子见过。

徐世威介绍了李元胤和吴文献二人,朱慈烺笑着说道:“不错,不错,都是我大明子民,何必为异族卖力。你们且去大都督那里,到时他自会安顿你们。”

李、吴二人拱手谢过,徐世威说道:“参谋长,卑职有一个想法,其实这些兵丁都是混口饭吃的,跟着谁打仗都是打,而且很多都是山东济宁的老乡。我想着现在是非常时期,与其花大精力改造他们,不如甄别之后,把他们部分人直接编入部队,边改造边打仗。我看其中很多人都是老军伍,特别是骑兵,只要稍稍点拨一下就能融入部队。就算是步兵,也可以先编入辅兵队之中。”

旁边的吴文献听着却有些着急,徐世威的想法其实就是把他的军队打乱了编入,那他就算再回到军队也不可能再带他的老部下了。“这会不会有些不妥?这与大都督的将令有些不符。”朱慈烺的话让在座几人心里发笑,他自己违反大都督军令的事最多,不过在他进了前敌指挥部后,倒是时常把大都督的命令挂在嘴边了。

“参谋长,所谓事急从权,这也是大都督经常说的。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也是大都督说的。只要是对战事有利的事情,我想我们前指都有权做决定,大都督不会怪罪的!”秦武赶紧说道,徐世威的意思他听得很清楚,他主要是想把那些骑兵纳入骑兵旅,他自然是要支持的。

“不行,大都督的军令不能违反。你说的这些都是大都督在民政系统说的,但在我们军队里,他可从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当然,这是大都督定下来的俘虏政策,我想还是不要轻易改动为好,这样,我们先把人留下来,徐兄弟你带着李兄弟、吴兄弟赶紧回去当面跟大都督请教。多带几匹马去,快去快回!”以前不在决策体系,很多时候都是卢善元一人说了算,这时候轮到前指成员作主了,几个人倒是都谨慎起来,纷纷同意按朱慈烺的意见此事得由卢善元作主,不过他那句先把人留下来,倒是说明了他的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