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最早的堡垒(2 / 2)中华史前那些事首页

过了窑头村,金牛拐弯向东跑了五里地便是淮水河,金牛下河喝了几口水,河北的村子从此改名为下河村。

过了下河村,金牛改道向南跑,老两口还在后边追,边追边喊叫前边的人把牛拦住,又追出五里地被村头看瓜的老汉顺手抓住了牛缰绳,把金牛留了下来,从此该村改为留村。可惜由于石匠老汉激动过分,加上体力不支,在接缰绳时不小心被金牛挣脱了。

金牛顺路继续向南逃跑,并无疲惫之意,后边的老两口已是气喘嘘嘘了。眼看牛与人的距离拉大,金牛在一个村头停了下来,从此这个村子叫中至(中止之意)。

停了一会儿,眼看老两口上来了,金牛绕过中至村向西而去,跑了十五里,留下了一滩大便,因无人知道这牛大便竟是金子,没人去拾,后来牛大便也不知去向,村里人都觉得可惜,从此该村改名为坡西(可惜之音)。

金牛又向西跑了五里,眼前出现一个大湖,湖里面有上万头牛,金牛一头扎进牛群,石匠再也找不出哪头是金牛了,湖边村便是万牛湖村。

其实,这金牛一路逃跑的路线就是蚩尤族人开采、冶炼、铸造、运输金铜供给部队的路线,应该是金线头山上开采,运至窑头粗炼,再运至下河精炼,然后运到谷中的留村铸造,武器成品再运至中至登记造册,最后运到万牛湖的部队驻地分发。

6、山谷北端出水口与下游淮水河之间有一高台,这就是“龙门”,对,鱼跃龙门的龙门。

山谷两侧的山岭于此会合,堵住了谷中水的去路,强大的压力下,水流慢慢切开了两山接合处的一条细缝,水流才能下泄,常年冲刷之下也才形成一个三五米的缺口。由于出口太小,压力较高,又加上自高处下落,携带能量较高,山谷外的河道被切下陷,与山谷出口形成了两三米的落差,就像形成一道门槛一样。

潍河的下游可是入海的,大家都知道大海中一些鱼类都是要洄游到河流的上游产卵的,洄游的过程中千难万险都不怕,哪怕悬崖瀑布也要飞跃而上,所以我们才能经常从电视上看到棕熊站在瀑布之上等待大鱼主动飞跃入口的场景。

现在的我们是知道怎么一回事了,可是古人不知道啊!看到这么稀奇的事情他们也觉得神秘啊!他们也要按照自己的认知去理解这件事呀,联系到上游山谷中的金龙殿中住着一位神秘的高高在上的人物——蚩尤(其以牛首金面示人,自称金龙),莫不是这些大鱼也是要飞跃入谷变化成龙的么?人们口口相传也或许是蚩尤有意宣传,此地便成了“龙门”。

(图中红笔画出的是原河道,紫色圈出的位置是78-79年集全乡之力而炸开的新河道,东边的白线为原出谷道路,西边白线为后修道路)

舜帝出身冀州,也就是现在的诸城市诸冯,而诸城市正处在潍河向北拐弯的平缓处,平时就泄水困难,上游来洪水时更是损失惨重。舜帝虽然在阳城(邹平)称帝,命令大禹重在泗水、沂水、彭水等的治理,但诸城是他的老家啊,生活着他的叔伯乡亲啊,潍河上游淮水的治理当然也是重中之重。所以组织族众拓宽龙门,消除水灾隐患也是大禹必须完成的任务。修路前的龙门比现在的桥洞宽阔,向南约有20多米,与史书记载的大禹开拓龙门五十步相符。

(龙门现在的模样)

滚滚洪流终逝去,唯留功名尘与土。中华文明的曙光就这样泯灭在历史的洪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