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的时候,关中地区开始下雨,万幸的是粟米扬花的时候天气放晴了几天。
第一农场五十户,大大小小差不多一百五十号人,八月开垦修整了近三千亩土地,第二农场成立晚了几天,但是也开垦了两千多亩土地。
等这几天雨下完之后,播种冬小麦。
所有的人,这两天都在修整,就连城建维护的工作也停了,整个新丰县城七八百号人,这两天气压都很低。所有人都在焦虑,都在等。
秋粟可以收割了,天却一直在下雨。
郭远也知道神佑二年有大雨,可这能如何?防潮防水的工作早早安排下去了,虽然县城府衙的架构还没搭起来,那又能如何?新丰北接栎阳,南靠骊山,东临同州,西近长安。两万顷的面积,人口就眼末前这点。不过千把口人,也都是赤裸裸的无产阶级。从县衙走到城门口,一路都是和知县大老爷打招呼的。自己想施行个什么方案,站在城门口给任何一个人说,都能很好的得到执行。所以,县衙的架构,郭远也没太着急。
主要背靠长安城,有吃有喝,出了事有老郭,自己埋头屯垦就是了。要是随便换个任何一个县有这处境,基本上结局就是知县带着全县去讨饭的节奏了。
所以,虽然郭远年龄小,拖了自家老爹的庇护,这才安稳的坐在新丰县的位子上,逍遥自在。
但是逍遥自在是有代价的,当初咱哥们可是领个为大军屯垦的军令的。虽然当初老爹给任务的时候一脸嫌弃。但毕竟是军令,完不成,虽说老爹不至于太过责罚,但是,这也就让汴州城里的大老爷们,找到了攻击自家老郭的借口。
所有人都在盼着雨停,因为雨停了,就能收割秋粟,给大军缴了屯垦军粮,汴州成的那帮子朝臣,也就差不多能闭嘴了。
郭远这会站在城门洞子里,面前站着郝三郎,吴家兄弟,李守财和王泽,几人神情焦虑,面带忧虑。毕竟,屯田的收成,决定着他们的命运。虽说已经是新丰城的新民了,但是如果收成不好,缴纳的军粮不足,天知道老郭会不会拿他们五个的人头出气。
“等雨小一些,抢收吧,郭远对他们说到,转身又对郭一他们说,快马去长安,求援,求一千兵马出城抢收军屯。”
下午的时候,老郭就派来了两千兵马,看来除了城防和抢收长安城周边的屯田之外,老郭把剩下的兵马都派给自己了。
朝廷有令,节度使一千以上兵马出行,是要上报的,也不知道老郭找了什么借口。能不能全了首尾。
万幸的是第二天,天气阴霾,但没下雨,新丰城空群出动,下场收割,一千兵马分成五队,跟随五个生产队,开始分片收割。新丰城里上至耋耄,下到稚子,全部出动。这会都在田地里忙碌了。
浩浩荡荡的五队人马,从不同方向收割,进度相当的快。新丰城里上
前前后后十天时间,直到九月十三,田地里的秋粟才全部进了仓库,全县的人就累的脱型了。一个个面黄肌瘦,都快没人样了。秋收完的当晚,新丰城落针可闻,整座城都累的呼呼大睡。
累归累,第二天起来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一脸的幸福,全县所有人,甚至包括支援的军队。
丰收啊,大丰收啊!是能上朝廷邸报的大丰收!
唐宋年间,一亩粟亩产标准在一担上下,更好一些的田地会在一担半左右。
渭河边上的田地平均亩产一担二,其中最好的地块有一担半的产量,最次的也有一担的产量,八千亩地,过万担的产量。军垦上缴之后,还能给新丰城余下两千多担的粮食。这个冬天新丰城将没有人会挨饿了。粮食归库之后,粮库就直接由军队接手了。派人快马报了长安城,新丰城就彻底限入了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