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战争的根源(1 / 2)品资治通鉴享快乐人生首页

智家从韩家和魏家分别获得万家之邑,然后又找上赵家,赵家不愧是尚武之家,武德充沛,誓死不从,要地没有,要命一条,爱咋咋地,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就冲赵家这态度,智家脸面往哪搁?以后还怎么做大哥?怎么服众?怎么带小弟?于是决定出兵教训一下赵家,于是联合韩家和魏家一起去攻打赵家。

赵家不敌,准备撤离,可是撤到哪里去呢?

手下人说,去长子吧,离咱们最近,且刚修完防御工事,城固墙厚。

赵家家主说去长子不行,我刚劳役完那里的老百姓,现在又要他们誓死保卫,难免会心生怨愤,无法做到同心同德、同仇敌忾,又怎能很好的御敌,所以长子不是好的去处。

于是,手下人就建议去邯郸,说邯郸粮草充足,可以打持久消耗战。

赵家家主又说了,邯郸所谓的粮草充足,那都是从老百姓手里搜刮而来,现在又要他们为我卖命,他们怎么可能不恨我,又怎么会同心协力与我共同抗敌。

赵家家主说还是去晋阳吧!先主之所属,如果是通假字,是嘱咐的嘱,就是按照老家主临终嘱托的遇事去晋阳,去找那个年轻人,这个前面提到过。如果是属于的属,就是说晋阳是赵家的发祥地,也就不难解释为啥赵家对晋阳这么好了,轻徭役,减赋税。

孙子兵法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要想打胜仗,靠的不是坚固的城墙,墙虽固,仍可破;靠的也不是充足的粮草,粮草虽足,却不如一颗必胜的心;打仗打到最后,打得是民心,得民心着得天下。当然,不是说地利不重要,也不是说粮草不重要,我只是想说民心更重要。

前面我就说过赵家的老家主一定是个老狐狸,就连身后事都想到了,果然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都想到前面去,想输都难。赵家老家主不仅了解自己的儿子以及本家族将要面临的问题,还对外在的局势了然于胸,不得不说赵家老家主是个明白人,比智家老家主强的可不是一点。

资治通鉴是一本讲政治的书,前面赵家老家主明明和自己的儿子说过,有事去晋阳,这里为啥还要讨论去其他地方,难道是为了水文,显然不是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赵家老家主在选继承人之后,插叙了一段命人为官的事,并对晋阳做了政治定位,恰恰和这里遥相呼应,不同的政治定位,对应着不同的政治政策,以实现不同的政治目标。长子、邯郸、晋阳的政治地位不同,享受的政治待遇也不相同,人分亲疏有别,城市也一样。

不过长子和邯郸的老百姓也不用羡慕晋阳的老百姓,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拿了人家的好处,就要付出相等的代价,看似得到了实惠,可暗地里早就被人标好了价格。

赵家逃到晋阳,晋阳的老百姓果然和赵家上下一心,共同御敌。智家、韩家和魏家久攻不下,于是决定水淹晋阳,晋阳城里老百姓的炉灶都被大水冲塌了,都吃不上热乎饭了,鱼虾河蟹还有遍地青蛙,就算是这样,民心依然坚定,誓死保卫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