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有五张牌,即“官”、“兵”、“保”、“盗”、“民”,官指挥兵,兵抓盗,盗欺民,民选官,很朴素的政治道理,由五个人坐一圈,每人抓一张牌,抽到“兵”的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去抓到那个“盗”,而“盗”可以欺负“民”……
“人吃鸡”的牌人多一张,有“人、鸡、虫、棒、狮、虎”六张,依次是人吃鸡,鸡暻虫,虫蛀棒,棒打狮,狮咬虎,虎食人,我们最原始的动词知识、生物链知识,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被“玩”进了脑袋。
两个人的对战,以简单的战棋为主,有“对角棋”、“五子棋”、“斗皇帝”、“吃会酒”等好几种:
“对角棋”是一个正方形,再画上两条对角线和两条中线,每人三颗棋子,开始前排在相对的两条边上,以将自己的棋子排到一条对角线上为胜;
五子棋仍是正方形,不过中线和相应的对角线都增加了,每边有五个点,每人五个棋子,以自己的两颗棋子夹住对方的即为“吃”掉,或以一颗棋子将对方的一对棋子“挑”掉,将一方的棋子“挑”、“吃”完为止;
“斗皇帝”和“吃会酒”要复杂一些,其中结合了“数字游戏”、“路线选择”等众多技巧,在不画图形的情况下,光用语言无法表述清楚,估计等我们这一代人老去,就不会有人会玩这种古老的游戏了。
还有一种类似于“棋子”而又不是“棋”的战争游戏,虽然女孩子玩得更多、花样也更多,但男孩子同样的喜欢,那就是“捡子”。
我只学会了两种最简单的:一是以瓦片磨制成圆形的“子”,以互相对撞为成功标志,子可以是三粒或者五粒,对方会指定其中一粒为“定子”,操作方力争把余下的子粒两两撞中,又不能与“定子”相碰。另一种是以五粒小石头为子,把一粒握在手上为“飞子”,其余四粒撤在地上,依次将手中的那拉“飞子”扔向空中,捡起地上一粒、两粒、三粒、四粒石子的同时还要把“飞子”接到手中,中间的难度主要是撒子时造成的,有时要捡两粒时相距太远,有时是捡一粒时却有两粒离得太近甚至是粘在一起。
玩这种游戏,还有一个让大家乐此不彼的前奏,那就是挑选合适的“子”。那种经瓦片打磨制作的“圆子”,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也有技巧,选的瓦片不能太硬太老,否则不易打磨,也不能太软太嫩,否则经不起打磨,也经不起碰撞,当然磨得圆不圆、滑不滑,一方面体现了“子”的形象,也对游戏过程中能否顺利地对撞产生较大影响;有一些伙伴,居然会精心地用漂亮的瓷碗片来做这种“圆子”,那可以算是一种艺术品。
大家用得更多的那种“石子”,我们一般会选用一种叫“石燕”的东西,这个“石燕”其实是一种化石,那时在我们大队范围内几座石山上很少找得到,但在那些土、石共生的山头却有不少,只是一般都被淹没在杂草、土块之中难见真面目,一旦下了场暴雨,或者冬天谁烧了一把草火,小孩们就会三三两两地跑去那些地方搜寻,寻到的“石燕”,一般会有好看的纹路,但总会有一些泥土沾在上面,还会有一些棱角突兀在上面,更有一些是和很大的石头连根生在一起。于是,我们要用别的石头去敲打,拆下那“心仪”的部分,再细心地清洗残留的泥土,小心地打磨掉突兀的棱角。因为这种小石头其实是一种化石,因此会特别的硬,敲打和打磨的过程需要漫长而细心地进行,弄坏了的几率也很多,这样一来,弄一副好的“石燕”,可能会化上我们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