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八 回归 9 不可得(1 / 2)日月燃明首页

钱嘉征,嘉兴人,现为国子监贡生。

在王战更定新体制、决意建立南、北两大都察院、并免去崔成秀左都御史之职的消息登上报纸之后,钱嘉征于七月末上疏弹劾魏忠贤十大罪:一曰并帝,二曰蔑后,三曰弄兵,四曰无君,五曰克削藩王,六曰无圣,七曰滥爵,八曰滥冒武功,九曰建生祠,十曰通关节。

所谓并帝,就是与皇帝并称、并列,也就是在国家大事之中,每有功劳必称“厂臣”如何如何,条陈奏疏之中,治理国家之功全在魏忠贤这个厂臣;蔑后,自然就是污蔑皇后,陷害皇后的父亲,企图以此废立皇后。林林总总,十条大罪,每一条都够斩首的了。

钱嘉征上疏后没几天,兵部主事钱元悫亦上疏弹劾魏忠贤,疏中罪状亦是十恶不赦。

再后来,署国子监祭酒的礼部右侍郎蔡毅中、监丞金维基、博士邓光舒、王裕心、助教张翰南、徐伯征等十多人亦陆续上疏弹劾魏忠贤。

其中这钱元悫是天启五年的新科进士,在兵部主事的位子上一向谨小慎微,东林诸人正遭受酷刑的时候,他当时也并未发出任何声音,也没有表现出对魏忠贤的任何不满。但七月末八月初这一次弹劾浪潮,连他这个谨小慎微的新科进士都开始上疏弹劾,崔呈秀等人自然开始揣测,是不是自己这些人忽略了什么,会不会是皇帝的诸般举动令这个钱元悫胆壮了?或是他受到了秘密的指使,甚至就是来自于皇帝的指使?

魏忠贤、崔呈秀等人为此密议多次,却茫无头绪,因为他们既找不到背后的指使者——因为根本就没有,也看不明白皇帝到底想干什么——因为对所有这些弹劾,皇帝什么也没说,连调查都没有。

甚至皇帝这种态度还弄得蔡毅中又连上四封奏疏愤怒请辞。结果皇帝也不许蔡毅中辞职——要不然也不会有前几天‘行仁义、柔远人、少刑杀’的奏疏了。

当时群臣都懵了,皇帝既不惩治魏忠贤,也不惩治弹劾魏忠贤的人,一时间朝堂上各种猜测纷起。

面对这种状况,魏忠贤、崔成秀等人也再度密议,但在稳如泰山的皇帝面前还是什么办法也没有:皇帝对现有的官员确实是不做丝毫变动,无论是弹劾的还是被弹劾的,还是被举荐升迁的,一概不动,只是自顾自的练新军、招人手,如刘宗周、李邦华等人。而皇帝除了练新军,除了对培训那些御史和县令特别用心之外,对那些弹劾奏疏始终没有任何表示,连孙承宗、刘宗周、李邦华等人也没有随蔡毅中等人而动,只是自顾自的做自己的分内之事——这在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其中曾经有些想法的魏忠贤死党刘诏也早已放弃了挣扎。面对皇帝的强军、由皇后掌控的内宫、宫内外的新军侍卫,面对皇帝的诸般英明举措,面对他所谓的阉党众人的“烂泥扶不上墙”,他开始选择听天由命,再不肯多说什么。

所以这些人议来议去最后也只能自我安慰一番,然后静观其变。

后来不久,都察院副都御史杨所修亦上疏弹劾崔呈秀。

到了十月份,云南道御史杨维垣两度上疏弹劾,同样不是弹劾魏忠贤,而是弹劾崔呈秀“立志卑污,居身秽浊”,“凡急於仕进者靡不趋之”。

阉党一时再度人心惶惶,因为这一次明显是自己人开始翻脸换边站。

结果崔呈秀还是没什么事,皇帝却忽然下旨将杨维垣的表叔徐大化拿问入京,至今还押在狱中,不审也不放。

徐大化是什么人?也是在阉党内斗中失败的自己人。前两年徐大化投靠魏忠贤之后,督理许多大工程,在营造过程中克扣、飘没钱粮无算,后来更受铜商厚利贿赂,挪用惜薪司内库银二十万去发财。但是此人属铁公鸡的,一毛不拔,除了孝敬魏忠贤一部分,好处几乎全揣到自己囊中,如此作为,自然遭到诸多嫉恨,尤其是惜薪司掌司太监程呈芬,更是深深嫉恨,找机会告发到了魏忠贤面前。魏忠贤得知徐大化有如许巨利,顿时勃然大怒,于是徐大化便在这场阉党内斗中失败,最终革职回家闲住。

被弹劾的崔呈秀没事,直接弹劾崔呈秀的杨维垣也没什么事,同属阉党的杨维垣的表叔徐大化却忽然被捕,群臣再次发懵,完全不明白皇帝的心意,连崔呈秀都想不明白皇帝究竟要怎样。

不明所以之中,阉党众人又开始各怀心腹事地寻找会否失宠变天的蛛丝马迹,结果当然还是一无所获,因为皇帝直至昨日也无任何举动。

就连崔呈秀也都在这种不明所以中渐渐放下了心。

谁想到,皇帝居然在今天毫无征兆的发作了。

“微臣领旨。”无论殿上是什么气氛,其他人是什么心思,新军五大太监之一的高时明却没有任何迟疑,应声领命,一派军人英武之气。

狗也好,孩也好,魏忠贤这些“子孙”,市井皆知,高时明自然也心知肚明都是哪些人,完全没有对任务感到任何难度。而经过德胜门大战的血火洗练,经过出塞远征的淬火,他们这五大太监已经是完全的军人气质。所以他此时领命,动作起来尽显精准干练、铁血肃杀。

“圣上,臣冤枉啊,臣一切所行都是奉旨行事,臣冤枉啊......”许显纯比魏忠贤还是镇定许多,还能口齿清晰的高声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