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家低头缄默,卫中生喝口茶继续说:现在的生活年轻人的确不易。别看钱开的不少,那是十个手指头,自以为绷紧了捧水,手指缝里,哪处不是在流水。
有几个人,不是负债过日子,今天在花明天的钱过日子。整个人,只要一睁眼,就会被各种贷款,抽打的如同滴溜溜乱转的脱落。
是的这也怪我们没有本事,没有给下一代挣够坐享其成的钱。我们都是产业工人出身,当一个好工人已经不容易,哪里还有心思日弄钱?
我原先的单位,一个县团级的领导,仅仅贪污十万元,就被判刑十年。当年讨论这个人问题时,有人说:实在不敢贪,十万元蹲十年,实在后悔。可如果,男老师大权旁落,门庭冷落,给用钱时没有钱,又该后悔当时为什么不大大胆整几个钱,被抓的贪官污吏百不选一!
看看,现在的贪污数额,千万都是小数字,上千个亿的窃国大盗,也已经不是稀奇!
在数那些福布斯排行榜的巨富,又有几个不是违法钻营发的家?
我们需要认识到,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一些资本家往往忽视了工人的权益和尊严,将工人视为实现利润的工具。他们通过降低工资、延长工时、减少福利等手段,不断压缩工人的生存空间,使得工人阶级的生活陷入困境。
现在的不少孩子们脾气大。也有他们的道理,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确生活的不易。下边有小孩子,上边一对夫妻有四个老人需要护理。这里的难处,清苑!你最有体会:上班面对竞争,下班油煎火燎!
买房子的贷款月供,孩子的教育成本,老年人踏进医院的门槛,活像束缚身躯的蟒蛇,每一次呼吸,都感到缠绕的压力。
卫中生说到这里,见大家都耷拉下头想心思。他呷了口水,若有所思: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日子难过还得天天过,关键是我们这些老家伙,如何为孩子们减负。
老伙计们,我们还不是废物,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自理。
以后,我们将如何生活?
我们也会利用人生的最后时光,享受生活,享受爱情、自由,回到而是童话般的生活。
于是,有人给我们这群老家伙提出一个,浪漫而不失现实的建议:结伙而居,互助养老,建立我们老年人的巴黎公社!
英特纳雄耐尔,那是多少先烈先知的梦想,也是我们奋斗一生的动力。谁说社会主义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局部,在一些特殊人群中完全可以实践!比如南街村……
见到大家情绪激动起来,卫中生有指挥家一样,十指合拢往下压:今天,我们应该感谢秋晓薇!她不仅拿出一套可行的合伙养老的方案,而且已经做过深入调查,把她的不菲资金用在了前期合同签订,并继续投入到集体养老的资金周转。
说到这里,卫中生看看柯清苑:我今天说的话,是我们几个老伙计反复议论的结果。今天到你们家里来,就是想进行我们这个老年巴黎公社的第一步实践,请你的父母加入我们的集体。对了,自从我们进门,你就有不安之色,频频偷看秋晓薇!
在这里,我代表这一班老伙计,向你承诺:不会亏待你的母亲,你的父亲更不成问题。
钱钟书的围城里,形容婚姻:没进城的人唧唧闹闹想进来;城里的人心烦意乱,想出来。城市生活,那种年轻时想像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已经过腻了,现在该是我们抖落城市的灰尘,回到大自然中的时候了!
卫中生说话的煽动性很强,老伙计们屁股不安的在椅凳上磨蹭着,两眼迷离的看着窗外,好像一群即将飞出樊笼的家雀。
卫中生话说到这里,柯清苑还能说什么?瞟眼看去,秋晓薇神态自若,脸带微笑。父亲脸色晴朗,母亲在热烈的氛围中,也难得傻笑。
继续下去的议程,柯清苑知道了这活结伴养老人的选址,就是父亲文稿里反复提起,深山窝里的黄泥套!
对那个地方,柯清苑没有去过,在过去发过的稿子里,很多的山野景色就是采于黄泥套。对那里的大山深处景致,柯清苑一直心尚往之。如今父母亲和一班老友,去那里结伴互助养老,心里的确很高兴。
父母亲可以过起久违的田园生活,而自己不仅从时间上,就是心理道德上也得到了解脱。
砖头不落到谁的脚面,谁不知道脚疼。想到秋晓薇也是其中的一员,心里难免惴惴不安。父亲和她的情缘,本来就没切割。要不然秋晓薇为什么,自己一再羞辱为难,她虽然愤怒,却都能笑着下咽。
如今去了深山窝里,结伴去养老。天高皇帝远,谁能不保证他们旧情复燃?
用脚指头去想,柯清苑也能猜到,再聚山村的父亲和秋晓薇必定会一了夙愿,曾经被强行分隔开的情侣,再也肆无忌惮。
放虎归山,必然有虎啸山林。父亲和秋晓薇再续鸳鸯谱,可怜的母亲怎么办!
心事重重的柯清苑,在同意了这伙老人结伴养老。忍不住,还是不住偷觑秋晓薇的脸。
她那张白净的莲子脸,满是细密的皱纹,柳眉枯槁,眼睑水肿,已经没有早期杏核眼的神韵。只是在大家同意,结伴去山村养老,那张接近六十岁的美妇人脸,依然散发出兴奋的光场。
见到柯清苑频频偷看自己,两个眉头紧锁。秋晓薇心里有什么不明白,微微笑着对柯清苑说:到黄泥套养老,我们是奔着幸福去的。你母亲就是我的姐姐,我不会委屈她的。
卫中生和言悟煦,看到两人的神色,心里敞亮,先后对柯清苑拍着胸膛:路不平有人踩,法外之地,不一定没有执法之人。还有我们呢!
都是老家伙了,吃的盐比一般的人吃的米多,过的桥比年轻人走的路多。
现在市场、官场、情场机遇,弄得年轻人不少得了迷信症,占卜算命,烧香许愿,干事都要选取吉时良辰。
这些老人倒是豁达的很,选日子不如撞日子。三天后,这伙老年人,就搬进了黄泥套村。
房子是秋晓薇早已看好的,事先又征求过意见,货拉拉东西一送到,很快就各就各位。
大家嘻嘻哈哈,小孩子过年一样新鲜的收拾起自己的小家。
柯晓宇和梅凝霜两口子,住进了柳红杏家的老屋。
一溜三间堂屋,东西各有厢房,按原先的布置,东厢房作为锅屋,西厢房称为大家的文化室。
柳红杏去世以后,柳红桃回家创业,集约化式的现代农场办的风生水起。
只是柳红桃不忍居住在在这里。这座老房子太容易引起回忆,到处都能咂摸到柳红杏最后伤心的记忆。
柳红桃借口这座房子阴气太重,便住在了农场的办公楼里。
柳红杏很会选址,在活着的时候,已经构划好办公楼建在南山坡。那里业务便于辐射交通发达的涟泉区,也便于农场重点区域土地的管理。
公司的办公楼,虽然站在黄泥套的村口能模糊看到。看山跑死马,距离柳家的老房子,也有十来里。
再说,村子太原始。原始的老山村,难以畅意年轻人纷飞的双翅。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深山里的生活太无奈。即使柳红桃的农场,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大家大多在涟泉区安家。那里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生活方便,远不是山村能比的。
也是住够的吧,柳红杏姐妹没能兴旺起小山村,反而有些老人投奔城里的儿女,村子愈发的显露出时代的无奈,越发的寂寥。
房子闲着也是浪费,当秋晓薇联系租房,柳红桃第一个和她签了约。
看到大家欢欢喜喜住进新居,秋晓薇巡视了一遍,自己也感到满意。
今天的午饭、晚饭,都是秋晓薇预先从涟泉区预定好的,集体就餐的餐厅,选在距离柳红杏故居西边不远的大榆树下。
一声哨子,这些在城市水泥笼子里禁锢太久的老人,嘻嘻哈哈,孩子样的快乐。提着自己家配置的简易桌椅。在大榆树下,拼接在一起,气势很像是过去农村的大席,让饱尝城市孤独生活的老人,面上都有喜色。
衣食住行,秋晓薇早已有考虑。衣嘛,大家自己处理。民以食为天,食是大问题。办食堂,理论上可以,不缺做饭的人手,柳红杏家锅屋可以作为食品加工间。只是刮风下雨怎么办,再说百人百口味,众口难调。偶尔大家在一起搓一顿,饭菜味道会被新鲜洗涤。要是天天顿顿聚餐,就是山珍海味,也会成为猪狗食。
对食的设计,秋晓薇打算的是各家自做自吃。大家有兴趣时就聚在一起,采取从外边订餐的形式。
至于谁家有了不便,假如有了病人,主人家可以到秋晓薇处来吃。秋晓薇最初的打算,不是住在柳红杏的故居。原因是,自己和柯晓宇的事是秃子头上的虱子,大家都明镜似的。自从小说木屋别墅发表以来,秋晓薇和柯晓宇的婚外情已经成为公开的。大家都知道秋水盈和温文的原型是谁,就是没有小说,老伙计们也隐约知道,他们两婚外出轨。
因为千掖万藏,有情人掩盖不住看向心上人的含情脉脉。更何况,众里寻他千百度,一旦情欲放开的汪洋恣肆。哪里瞒得住过来的耳目。
但是,当着大家的面和柯晓宇住在一起,秋晓薇脸皮还是薄了些。有些可以意会,不能言说,更不能百无禁忌。
再说,想到柯清苑看向自己的又有眼神,秋晓薇心里就会有寒意。
秋晓薇自己的住处,她虽然没有设计自己也住到柳红杏家。因为想照顾柯晓宇两口子,再说梅凝霜俩人也没有自理的能力,秋晓薇从开始打算,三人由她做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