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章 欠债还钱(1 / 2)红楼之贾府借居录首页

梨香院内,夏意盎然,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清香。

薛蟠大步流星地走进院内,面上已经醉醺醺的。

径直走向薛姨妈居所,心中盘算着如何将刚刚得来的消息告知母亲。

“母亲,方才和澄哥儿一起吃酒?刚从外间回来。”

顿了顿,集中下精神,继续道:“您让问的问题我问了,那赵澄对妹妹赞不绝口!”

薛蟠眯起眼说道。

薛姨妈正坐在窗边,手中拿着一本经书,闻言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哦?那赵澄真有这么说?具体是如何夸赞你妹妹的?”

薛蟠挠头想了想,凑到薛姨妈身旁,瓮声瓮气道:“夸赞宝钗温婉贤淑,才情出众,更是难得的有德之女,将来必能成为家中之贤内助……”

薛蟠疑惑问道:“母亲,您看,这赵澄是不是对宝钗有意?”

薛姨妈闻言,眉头微蹙,心中暗自思量。

赵澄家世清白,人品也算端正,但想到为女儿考虑,心中仍不免多了几分考量:“这赵澄平日里也没见他对宝钗有何特别之处,怎的突然如此夸赞?莫非是真心,还是另有图谋?”

正思索间,门外传来一阵轻盈脚步声,薛宝钗推门而入,脸上带着几分羞涩红晕。

宝钗知道母亲让薛蟠询问赵澄对自己观感,心中虽觉羞赧,却也难免好奇赵澄对自己的评价。

“母亲,哥哥,你们在说什么?”宝钗轻声问道,目光中带着询问。

薛姨妈见女儿进来,便拉过她的手,轻声细语道:“宝钗啊,方才你哥哥说你那赵澄对你评价极高,也不知想法真假?”

宝钗闻言,更是低下头,声音如蚊蚋:“女儿觉得,澄哥儿或许只是客气之言,未必真心。再者,女儿之事,还需父母做主,不敢私自揣度。”

薛蟠见状,不耐烦地摆手道:“哎呀,母亲,妹妹,你们就是太多心了。那赵澄说得情真意切,我看不像是假话。咱们薛家姑娘,哪点比别人差了?既然贾府都觉得赵澄是个联姻好人选,咱们薛家为何不能考虑?”

薛姨妈听后,沉默片刻,最终叹了口气:“唉,蟠儿说得也有道理。宝钗,不是母亲心急,只是这世道艰难,咱们薛家虽不似从前,也需寻个可靠的依靠。”

顿了顿继续道:“赵家虽非大富大贵,但胜在家风清正,赵澄瞅着又是个有前程的,将来或许能有一番作为。只是……”

“只是什么?”宝钗轻声追问,眼中闪烁着光芒。

“只是贾府那边,毕竟更为显赫,若能与之联姻,对咱们薛家的助益自是更大。”薛姨妈话锋一转,露出心中盘算。

薛蟠一听,另一番心思,道:“母亲,话虽如此,但贾府牵扯颇深,宝钗去了未必能舒心。倒不如赵家,简简单单,宝钗去了也是正头娘子,不受气。”

其实是薛蟠也不喜欢贾宝玉,贾宝玉和赵澄相比,薛蟠宁可选择做赵澄的大舅哥。

宝钗闻言,心乱如麻,深知婚姻大事不可儿戏,难免对未知命运感到一丝迷茫。

轻轻咬了咬唇,终是开口道:“母亲,哥哥,婚姻之事,自当以家族利益为重。只是女儿希望,无论嫁于何方,都能保有一份清静之地,读书写字,修身养性。”

薛姨妈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心疼,轻轻拍了拍宝钗手背:“好孩子,母亲明白了。无论是赵家还是贾府,母亲都会为你争取最好。只是,这婚姻大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草率。”

薛蟠见状,也不再多言,只是心中暗下决心,定要为妹妹寻一个最好的归宿。

宝钗望着窗外,心中默默祈愿,愿自己命运能如春日里的花儿一般,虽经历风雨,终能绽放光彩。

……

御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一室凝重。

卢统勋手持粮仓一案的厚重卷宗,沉稳地步入,躬身呈报于雍和帝案前。

雍和帝面色阴沉,接过卷宗,一页页细细翻阅,心中的怒火随着每一个字句的揭露而愈发炽烈。

“糜汝成,朕的清廉典范,竟是如此贪婪之徒!”雍和帝的声音低沉而充满震怒,手中卷宗几乎要被捏碎。

“仓场总督,朕的肱股之臣,竟也监守自盗,这仓场衙门,真是烂到家了!”

卢统勋静默立于一旁,望着盛怒中的君王,心情倒也平静。

这场风暴必将席卷整个朝廷,而卢统勋自认能做的,只是查出真相,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待雍和帝发泄一通脾气后,怡贤亲王缓步上前,语气温和地劝慰道:“皇上息怒,历朝历代,贪官污吏犹如野草,春风吹又生,杀之不尽。好在,朝廷还有卢大人这样的清官。”

卢统勋闻言,连忙谦逊推让道:“亲王过奖了,臣不过尽忠职守,何敢当此赞誉。”

接着,卢统勋话锋一转,提及此次查案中的功臣:“此次查案,赵澄与糜禾二人出力甚多,尤其是赵澄,其敏锐洞察与果敢行事,令人印象深刻。糜禾虽出身不幸,但其本人清廉自守,此次更是功不可没。”

雍和帝闻言,目光微闪,自然知晓这二人,皆是卢统勋极力推荐的人才。

对于赵澄,心中已有所考量,此人确有才干,已简在帝心。但是糜禾,虽然有大义灭亲之举,但是其父为隐藏的大贪官,这让雍和帝对糜禾的操守也不免生出几分疑虑。

卢统勋看出皇上心中所想,连忙力保糜禾:“皇上,糜禾虽出身不幸,但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此人绝无贪腐之念,实为难得的清廉之士。”

雍和帝沉吟片刻,终是放过了糜禾,但心中对糜禾的考验却并未完全消除。

怡贤亲王见状,再次感慨道:“赵澄此人,确是难得之才,每次都能给皇上带来惊喜。臣以为,此人将来当重用。”

雍和帝点头赞同,心中对赵澄的赏识更甚。

本想即刻赏赐赵澄,但先前早已商量过,赵澄如今还是白身,不宜过急。

于是,雍和帝决定等待科举一事完结,再行封赏,以示对赵澄的器重与栽培。

戴权一直守在御书房内,早已洞悉皇上对赵澄的青睐,见赵澄又立下功劳,心中不由赞叹:“赵澄,真是幸运。能得皇上如此看重,未来必定前程似锦。”

御书房内的气氛逐渐缓和,雍和帝的心情也平复了许多。

一场风暴之后,必有新的才俊出现。而赵澄与糜禾,或许就是这股新气象的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