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0章 南巡惑敌(2 / 2)关于我魂穿汉末玩争霸这小事首页

士颂连忙安慰他,说没有想到刘皇叔败得这么快,现在自己也没有出兵的意义了。

他安慰糜竺不要伤心,说没有听到刘备战死的消息。

只要刘备还活着,以后就还有相遇的机会。

最后在士颂的极力邀请下,糜竺在襄阳城内,成为了楚侯府中的客卿,帮助处理一些荆州境内的民生政务。

而后,士颂也不管曹操那边的明里暗里的探子,是否来了襄阳城。他居然以颂卫营卫为护卫,带着杨梦茹,曹宪,诸葛诗语,以及袁颖儿四女,直接南下去了江陵。

身边的谋士,仅仅带上了马良和陆逊。

把楚国府的政务和军略诸事,都丢给了刘巴和贾诩。

路上,士颂还在想着,自己想要渔翁得利,要让曹操放心大胆地去和袁绍决战,除了自己这边不给曹操威胁外,曹操就真的不防着孙策吗?

士颂在想,要不要派蒋干去一趟江东,见一见那位吴侯,让他稍安勿躁,不要轻动。

结果,士颂这边还没有做出决定,暗组却传来了新的消息,孙策遇刺了。

比历史提前了数月遇刺。

不用想,孙策想要偷袭许都的计划,算是彻底落了空。

等士颂到了江陵,孙策遇刺的具体细节情报,也被暗组探查明白,送到了士颂的面前。

这份情报,看得士颂是心惊肉跳,这一次的刺杀,和历史上的“许贡门客”们那种简陋的刺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这次刺杀的人数,也是三个人。也是打着“某某门客”的名头。

反正孙策在别的不喜欢干,就喜欢杀人。

杀到最后,逼得吴国太站在井口边上准备跳下去,说你孙策再乱杀人,还不如我自己跳下去简单。

也就是这样之后,孙策才有所收敛。

但以前被他杀掉的人,可救不回来了。所以士颂认定这次刺杀孙策的人,不过是随意借了个名头而已。

不过,这次刺客的装备,精良的让士颂咂舌。

三人都是精致的鱼鳞软甲,一次性连发手弩,上好的六十三炼轻钢刀,还有各种涂了毒药的飞镖暗器。

在士颂看来,这三人的装备,和自己麾下那一支“不存在”的影爪部队,何其相似。

若不是这次影爪十三人,就在自己身边,以暗卫的身份,护卫着自己和自己的夫人们,士颂都在怀疑,是不是沈修他们接了“私活”。

不过,不管如何,士颂还是让暗组的人去调查一下,那些刺客的来路。

面对小霸王孙策,这三人,一死一伤一逃。

而且受伤被俘的那个,听说很快也成功自杀了。

最神奇的是居然还有一个成功逃走了。

这种级别的刺客,只要还有一个活着,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说不准。

士颂对于自己身边的护卫,也是更加仔细更加小心了,自己的亲卫营和颂卫营合并之后,自己身边还真就没有专业的“保镖”人员。

或许在战场搏杀上,颂卫营将士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平常生活中的暗杀,为了自己的安全也好,自己家里后院女眷的安全也好,甚至是未来自己子嗣的安全也好,再培训一批暗中的护卫,势在必行。

而这项工作,士颂当然是交给了沈修他们这些影爪成员来当教官,从暗组中挑选精锐,进行培训。

在培训完成之前,自己的这次南巡安全,则由影爪十三卫来充当影卫,暗中保护士颂和家眷们的安全。

士颂的队伍,在江陵只休整了一天,士颂抽空去了一趟所谓的“江陵武略书馆”,查看了一下自己搜罗到的各种兵法书籍的目录,也查看了一下各级将领的借阅情况。

不出意料的,自己心中寄以厚望的人,果然也是平日里喜欢读书,喜欢学习钻研的人。

其中,除了陆逊,马良,徐盛等士颂所熟悉的历史名臣名将之外,士颂对于一个叫做唐瞬的武将,也起了兴趣。

他记得这个唐瞬。

在汉中之战中,临时接替陈兰,统帅一支部队的一员小将。

这人是荆南出身,靠自己的新法,才得以成长起来的武将。历史上,完全没有听过名字的人,却因为自己的到来,改变了命运。

看着手上的借阅名册,士颂心中感慨。或许,正是自己的新法,给了唐瞬这样的人机会。

但改变命运的关键,还是得看个人,看自己能否把握住机会。

这个唐瞬,不仅练武勤奋,更加难得的,是借阅兵书很是有规律。

根据不同内容篇幅的兵书战策,这个唐瞬短则一月,多则三月,都借阅过数次。

这个时间内,只要有心,唐瞬甚至可以把这些书籍自己誊写一遍,而后在家里反复研读。

若这个唐瞬真的是不仅在武艺上造诣不错,还手不释卷地学习,那么将来,这个在历史上本来籍籍无名的荆南小将,未来的成就,或许不必比逊,马良这样的世家子弟差。

或许,能和自己比较看重和投缘的徐盛,一较长短,也未可知。

总之,对于这个唐瞬,士颂还是蛮期待的。

只可惜,现在唐瞬的部队虽然从川中回到了荆州,但是在完成部队的补员之后,也随着大部队,进入了荆州地区的山林中,进行秘密拉练,和实战训练去了。

否则,士颂还真想要见一见这个唐瞬。

最后,士颂只是在江陵的武略书馆内,留下了自己的嘉奖令,以楚侯的名义,让管理这书馆的官员,给勤于借阅书籍的武将,发去嘉奖。

接着他便带着队伍,渡过长江,前往武陵书院。

也就是这个时候,曹操那边似乎真的放心士颂已经南去,真的相信了曹宪送过去的消息。

那就是士颂答应了曹宪,在曹操和袁绍没有分出胜负之前,绝不插手北方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