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争穗(2 / 2)明末流民首页

而且农忙时,如果开头的播种和结尾的收割粮食,两样中有一样没做好,这家可能就要饿上一整年。两样都没做好,那恭喜你,等着卖地卖儿卖女,来买粮食活命吧。

连刘传宗都知道:播种时需要选出最饱满的种子,种植的时间不能早不能晚,收获时要选粮食最合适的收割时间,晾晒粮食时要一个好天气,保证粮食干燥易于储存。

…………

此刻刘大柱手持镰刀,正在弯腰割麦,附近的邻居也赶来帮忙。黄桂花和二凤母子则把他们割下的麦子用麻绳捆起来。

刘传宗也没闲着,他跟在刘大柱屁股后面,提着竹篮捡拾地上遗落的麦穗,还要不停呵斥身边同样来捡麦穗的同村小孩。

“狗日的!给老子滚远点,他妈的再捡俺们家麦穗,老子踹死你们。”刘传宗放下手里的竹篮,快步向最近的一个七八岁小孩踹去,一脚就把他踹翻在地,小孩刚捡的一点麦穗也散落在地上,刘传宗用脚死死踩在地上小孩的胸口上,对另外几个小孩破口大骂,还做势要追上去。

见到刘传宗不再是前几次好好先生的样子,此刻变得如此凶恶,仿佛换了张脸一般。几个小孩纷纷吓得惊叫连连,飞一样跑开。然后又一起去别家割过的麦田中寻找麦穗,但那些田被田主人家已经捡过一遍了,后来又被他们反复寻找过数次,怎么可能会再捡到,没一会就纷纷苦着脸坐在田埂上,只能眼巴巴看着刘传宗家割麦子。

他们都是刘家寨佃农家的小孩,这些小孩家种的地没有一亩田属于自己,正可谓是无立锥之地。他们家给村里刘老爷家种田,虽然刘老爷家的田不用交赋税,可他们每年还是要把五成产出交给地主家。这导致粮食完全不够吃,农闲时全家都要外出打短工挣钱活口。在秋收时这些人家的小孩就会组团跟在割麦子人的后面,捡地上麦穗。

平时大家见他们捡自家的麦穗,也就只是嘴上说两句,并不会真把他们赶走。

但这一次刘传宗动了真格,他见前两次好言相劝都不起作用,干脆直接动起手来,看着一瘸一拐走开的小孩。

他心中十分苦涩,但没办法,今年秋粮的多少,决定他们一家未来一整年过得如何,所以哪怕一点粮食,他都舍不得浪费。只有自己活下去了,才有资格去同情别人。

说起刘老爷家免交田赋,就要说到他家祖上出过秀才的事,那还是刘老爷的爷爷辈,这可是正经八百考出来的秀才,几代努力才出来这么一个读书人。

这个人当然早就死了,但功名带来的特权却没有消失,只要去县里运作一下就可以继续享受。刘老爷家从他爷爷那辈,就开始免除徭役和赋税了,律法虽然规定只免除八十亩的田赋,但官府也不玩定期检查呀!最后导致除了刘老爷,谁都不知道最后减免了多少?

为什么没有人死权消?这就要谈到读书人这个群体,天下的官员都是从这个群体里面选的,这就导致没有读书人会热衷于拆自己的台,大家总要给自己后代留一份体面吧!都是读书人,你好我好大家好嘛!又不用自己掏钱,都是抬抬手的事情!

(注:1.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及其他苛捐杂税;明朝赋税大体包含两类,但不限于以下两种。田税:主要是对占用土地征税,包括官田和民田两种。官田一般征收较多,而民田则相对较少。田税的征收范围还包括桑树、果园、鱼塘、林地等。商税:主要包括国税和注税,国税相当于现在的关税,对商人、货物、车辆等征收的税款;注税也叫市税,是对商户、货物、车辆等征收的税款。另外还有各种加派,以明朝晚年河南鄢陵县为例:“正额之外,有辽饷、流饷、新饷、鞭银、草梢银、米豆银、多兵银、兵工食运本脚银……。”——(民国二十五年《鄢陵县志》卷一七)

2.明代徭役原有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其中以里甲为主干,以户为基本单位,户又按丁粮多寡分为三等九则,作为编征差徭的依据。以上两点均被后来一条鞭法所取代,详见第四章注4。

3.明代功名可以免役和免纳田粮,如明朝秀才可以免除80亩的税赋。举人则可以免除400亩的税赋。进士则能免除2000亩的税赋。另外还会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如经常提到的秀才见官不跪,免除鞭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