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百姓,还有六国地区的知识分子。
随着秦国的疆域一步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六国土地跟百姓被纳入了帝国的版图。
而秦朝想要牢固掌握这空前广大的疆土,就必须打破秦人与六国之人的界限。
在秦国发展的历史上,来自各国的客卿曾为秦国的崛起提供了不少助力。
但到了嬴政在位期间,逐客政策却一度成为了新的人才方针,这足以说明少数为秦立功的客卿并未扭转秦人与六国之人的鸿沟。
而东方的六国之人与秦人之间也始终存在着不可消弭的裂痕。
虽然嬴政最后在李斯的力争之下废除了逐客令,但在秦并六国的这短短十多年间,依旧鲜有六国人士能够在秦国的官场中爬上高位,甚至连原六国之地的地方基层官吏也有很多是出身于秦国的本土秦人担任。
更何况是作为帝国统治核心的秦始皇本人,还对六国之人有着深深的反感。
当秦国还在战国的烽火之中相争时,年幼的嬴政身处赵国,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甚至一度面临被杀的风险。
即位之后的嬴政又因为卫国的吕不韦傲居王上,引嫪毐为乱,致使宫中兵戈不宁。
后来的他开始横扫天下之时,燕国的荆轲又再次接近他,差点要了他的命。
在他完成天下一统的霸业以后,又有燕国遗民高渐离的孤“筑”一掷,还有韩国遗民张良的天降铁锤。
这一桩桩事情,都让秦始皇愈加不信任六国之人。
除了李斯、赵高这些早已身居高位的少数人之外,秦对其灭亡的六国遗民并没有采取能称得上是包容的态度。
这便使得在这庞大的国家之中,即使书同文,车同轨,依旧存在着两个分离割裂的世界。
而这些知识分子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方士跟儒生。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情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即使秦始皇曾经也曾积极招揽人才,让儒生参与讨论,还设置了博士制度。
但被六国认可的宗法观念以及广为流传的儒家思想在秦国根本没有什么市场。
原因是什么,大家听了前面的内容应该也知道,秦国它本来就不信礼法仁义那一套。
但秦始皇后来因为儒生采取的焚书政策太过极端。
在咸阳焚书的漫天大火中,在民间上交藏书交由官府烧毁时,秦朝的儒生乃至六国各地的知识分子们都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只要他们还在秦王朝的统治之下,那么他们将永无出头之日。
于是,他们心中反抗的种子就这样慢慢扎根发芽。
孔子的后代孔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面对秦朝焚书的威胁,他把书籍藏于墙壁之中,以此来做出无声的反抗。
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他也从军反秦,作为博士、太师,为反秦活动出谋划策。
很显然,在秦朝维持思想专制与排斥六国人士的两面夹击之下,东方的知识分子们最后也只能选择走上反秦的道路。
后来的司马迁在修史记时喟然一叹,评价诸儒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这就是秦朝会走向灭亡的第二个原因。」
秦始皇跟前面的秦王相比,这经历可真是丰富了不少啊。
每个阶段都能遇到生命危险。
真不知道是该说他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
关中地区跟关东地区,秦人与六国之人,它们之间藏着深深的裂痕。
那时候又不像他们现在,众人回想起自己的生活跟他们知道的少数历史。
他们早已在汉朝那四百年的统一时间里融为一体。
相同的文化,相同的文字,相同的信仰。
但秦朝那时候可就不是这么个情况了。
这就跟人吃饭一样,又想吃得多,又想吃得快,哪有那么容易。
吃的又多又快,稍稍一动说不定就能把吃下去的全吐出来。
这样的形容放在秦朝身上正好合适。
不过大家还真没想到,这反秦的一份子还有儒家学派的人。
也不是真的没想到,主要是投影说的时候,以及他们平日里跟人交谈秦灭的话题,多数都会说它的暴政,百姓苦秦久矣,六国势力等等。
还真没怎么把注意力放在这些知识分子上面。
再说了,不说他们现在的知识分子都是有钱人家的人,秦朝那时候更是如此。
所以知识分子一般都不会被单独拿出来讲。
这可不能怪他们没想到。
知识分子,不就是贵族嘛。
而且,虽然这儒家的思想在秦朝走不通,可它在其它六国之中走的很顺畅啊。
这里面牵扯到的势力……
可能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多。
那位孔鲋,不愧是孔夫子的后代!
秦朝所管理的天下,天下的所有人,都开始慢慢有了同一个目标。
那就是秦朝统治的终结。
……
秦(220)。
嬴政再加一个批注。
除了百姓,还有这些知识分子。
他从投影所讲的内容中已经大致想到了秦朝目前存在的问题。
首先便是适用于秦朝的国策是否适合用于管理六国故地。
如果适用,推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多大的力度?
如果不适用,那么六国故地该如何管理,是继续实行李斯坚定不移的郡县制,还是采纳王绾提出的分封制,又或者直接抄刘邦的,采纳郡国并行制。
其次是战争时期走向和平年代,原先的军事体制是否适用。
军事活动减少,战功逐渐稀有,上升渠道变窄,那么是否有新的方式取代?
如此展开思考,对于接下来实行的国策,还需召集大臣们再度讨论。
投影意在说明他焚书一事做的太过极端,可按投影所说,那些儒生挑战他身为始皇帝的威严,又该如何处置!
他也没有一开始就否定这些儒家学者,可他们又是如何在背后议论他的!
哪怕此事还未发生,嬴政依旧不能容忍。
既然投影不希望他焚书,那他就把那些书籍全部收于宫廷藏书之中。
……
「接着是逐渐败坏的秦朝吏治。
为了管理空前辽阔的疆域,秦朝在地方上设置了无数的官吏。
但秦朝管理官员的政策不仅没有做到稳定帝国的统治,甚至还起了反效果。
在秦末的反秦队伍中,就出现了不少秦吏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