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场宴会最后的结果就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两人一起私奔了。
司马相如突然浑身轻松,什么病都没了,一溜烟就带着卓文君回到了成都。”
这场宴会实在有名,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能延伸出数不清的文学内容。
后来的诗人、词人、歌唱家、作曲家、小说家等等,都会把这个内容拿出来翻来覆去的写,翻来覆去的拍。
往里面加了许多细节,又编出了许多情节。
比如,司马相如用的琴,《乐府诗集》里给它取了一个“绿绮”的名字。
这样就有了古代四大名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蔡邕的“焦尾”,再加上司马相如的“绿绮”。
比如,司马相如弹的曲子,司马相如列传里面根本没写。
然后历朝历代的文学家们开始自我发挥,发挥的结果就是一致认定司马相如弹的是千古名曲《凤求凰》。
这个说法的由来,最开始是南朝徐陵编写的《玉台新咏》,内容是古代名人写的诗歌。
其中有一个司马相如的板块,里面只有两首歌,没有名字,就叫《琴歌》。
第一首的开头就是“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到了后来,大家就默认这是司马相如的歌,然后给它取了一个《凤求凰》的名字。
“跟着司马相如跑回成都的卓文君到了家中才发现,司马相如家徒四壁。
另一边的卓王孙听说自己的女儿竟然跟人私奔了,气得破口大骂,‘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
女儿实在太不成器,我虽然不忍心杀她,但也不会给她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