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阳哥的计划
张阳所在的企业叫“格尔迪”,是个创新性很强的企业,特别在产品技术研发上,每年投入的资金绝对是大格局。
这家企业从手机电池做起,从镍电到锂电一路赶超,技术研发上的优势很快就让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赶上手机的快速普及,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电池生产商,快速的发展又在国际上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格尔迪的董事长黄来福,绝对是改革开放后的励志典范。他毕业于中原省工学院,也是第一批怀揣梦想来到特区创业的人。他从一个小小的电子摊档做起,短短数年便创下了格尔迪的基业。
两年前,格尔迪开始布局汽车行业。首先收购了一个北方濒临破产的汽车制造厂,获得了汽车制造的资质。
但格尔迪造车的方向肯定早就定在了电动汽车的制造上。因为对电池技术的研发,使格尔迪具有了世界一流的电池制造技术。而在大洋彼岸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功开发了一款电动汽车后,只是用日本人生产的小电池串成个电池包,就得到了环保人士的拥护,在市场大卖。
商业嗅觉极高的黄总,认定了未来电动汽车是发展的大方向,而格尔迪从电池技术到汽车硬件的生产,整体布局拟定了在电动汽车市场大展鸿图的规划。
格尔迪研发中心的管理机制比较特殊,只要应聘上该中心的科技人才,在试用期满后都会量才而用加入不同的技术研发小组。每个小组的项目带头人都有着很大的工作权限,经费安排、阶段进展、工作时间、人员需求等。
格尔迪的正式人员每三个月就有一次申报研发课题的机会,课题经过评审通过后,即成立研发小组,申请人就可以成为研发项目带头人。根据课题的重要性,研发中心也会给你申请相应的津贴。
张阳成为项目带头人研发的课题是高压快速充电的解决方案,是格尔迪电动汽车未来重要的配套项目。格尔迪电动汽车上的技术研发极为宠杂,比起整车技术的发展,充电技术是相对次要的课题,而张阳在这方面的特长和家族关系的关照使他成为了研发中心最年轻的项目小组带头人。
张阳和秦朗在大学时都是学霸,而且组队参加过世界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张阳负责的就是电路设计,秦朗是总体结构设计和控制软件的编写。两人的配合极为默契,在多次的大赛上都获得了相当好的成绩。张阳能进格尔迪的研发中心,这样的资历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张阳成为小组带头人后,第一个想到的搭档就是秦朗。他曾经侧面问过秦朗在专业上的打算,以秦朗目前的单位来说,只是个混饭吃的铁饭碗。可父母的安排和目前社会上的意识形态来说,这样的工作机会似乎才是好孩子应走的路径。什么专业的特长和发展,在踏入社会后,还不如学会对领导的溜须拍马来得重要。
秦朗也曾想过下海创业,大学期间的成绩也让多家企业给他伸出过橄榄枝。可父母的安排和长辈们的人情让他踌躇难定。张阳多次的暗示明示,他也就装着糊涂。
回到四人喝酒的桌上……
“秦朗、小坤、海涛!我们家没人当官,我也从来没想过进什么单位上班。可你们算算自己才多大?就这样每天泡杯茶拿张报纸就过开了了?”
张阳口齿已经有点儿不清楚了。
“大学四年你们学的东西也差不多忘光了吧。现在是什么样的一个时代?我们这一代有什么样的机会?你们都看不见吗?”
“海涛你说你一年挣的钱顶不上我一个月的,估计他俩收入也高不到哪儿去。我呢,今年刚签了三十五万年薪,如果项目完成,成功启用,那么明年我会签八十万甚至一百万年薪都有可能。”
“而且公司给我的裁量权特大,我的技术小组人员组建都由我自己决定。你们还在这儿混啥啊,跟我南下!干几年就挣够了你们一辈子挣的钱。而且你们的能力都比我好,说不定一不小心都会成为老总级的人物,大好前程在等着你们啊……”
张阳煽情的本事是不次于装逼的表现的,陆海涛的眼中已隐隐有光在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