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5医学(2 / 2)随风飘荡的落叶首页

经方派诊断明确,用药严谨,见效快对于急症和一些外伤的治疗手段相当高明。尤其经方派中的中医骨科和西方的外科手术极为相似。”

灵子好奇的问师父:“你是属于哪派的?”

师父说:“我是属于实用派,我不管什么流派,只要能治病,那我就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长途跋涉。林子和小五子身上背的竹篓装满了岩土采来的草药,他们终于看见了青云观前面的那片松林。

回到了青云观后灵子也正式开始了和师父看学习看病治人的医疗学习生涯。

师父的治病理论是,是药三分毒。能不用药,尽量不用药。

师父对灵子说:“现在所能找到的医书就是中医各个流派基础,他们都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医学研究的。

所谓中医学理论,就是把那些能够治病的药方一种道理串联起来。让人们好学习。并不是说那些医学理论说的就一定是真理,甚至有些医学理论都是相互矛盾的。

而对于经方派来说重要的不是那些医书,那些只是理论指导。而是他们治疗时、治病时所累积的医案。那一个才是学习经方派的主要东西。

医案就是对一个一个具体病人的具体描述和使用的药方方法。这些是经方派的不传之秘。因为那些秘密都是在中医医疗实践中总结或者偶然发现的。

有些东西就跟咱们的符水一样,都是一层纸,一点就破。使那些秘方和治疗的手段看到了或者了解清楚了任何人都能学,都可以学会。

所以就造成了经方派不轻易收徒,不轻易传方的特点。结果造成了经方派神医和庸医一样多。而经过经方派实验出来的一个一个的中药成方。也就是所说的验方,也就成了经方派的医术传家的医药世家的不传之秘。

但是这些验方、经方就是一个一个的金元宝。经过不断的争争夺夺或者因为传承者的突然死亡,那些有效的验方和治疗方法也跟着消亡,很多总结出来的经方也消失了。

因为所有的方子,哪怕草药的分量差的稍微一点点或者产地稍微有偏移,疗效恐怕就是天差地别了。

因为你师父,我学医也是半路出家。我的医学基础是从我练武时的健身方子而得来的。因为练武是难免损伤,所以有一些滋养经脉,滋补身体,治疗外伤的伤药。又加上我在和尚庙里的那些秘藏中得到了一些医案。所以我就用这些浅显的医术,给周围的人看病。在看病的过程中,在不断验证自己所学。”

灵子这时插话:“你是拿周围这些患者当实验品呢?”

师父笑笑对我说:“就是这样,所以用名医救的人和杀的人几乎是一样多的。他也是拿这些患者不断练习自己的医术。

也是患者为什么看中医都愿意找岁数大的人看呢?就是因为岁数大的人看的病多。开的药比较准确。拿患者练手的几率比较小。

并不是说岁数大的人一定比岁数小的人医术高明。所以说对中医来说,你能看多少医案和你能够诊治多少病人?基本上就能决定你医术的高低了。”

“为什么医术大多都是家传的呢?因为家传名医,家里有很多医案。就是没有诊治过病人,也看了很多医案。听说和见过的病也很多。所以有家传的中医稍加练习,就能够使医术达到一定的水平,加之家中有人指导,即使犯了错误,也有人给你纠正。这就是师承的重要性。”

“一在民间,像铃医和游方郎中这样的人有传承的非常少,通常只依靠几个经验之方来医治特定疾病。这就是所谓的“一招鲜,吃遍天“。此外,由于这些人长期与底层民众打交道,他们的经验之方往往更注重实效性。

因此,我们不应轻视那些游方郎中。事实上,他们对于某些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相当出色,甚至比一些著名医生还要有效。通常情况下,只需服用三副药就能治愈疾病。如果连续服用三副药后病情仍未好转,那就需要另寻高明了。三副药不起作用,基本上他们就会找借口逃跑,因为这个病他治不了。”

“你师父,我最擅长的领域是正骨和中医骨科。其实呢,中医骨科和西医的外科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中医的骨科很少会采用手术的方式来治疗,而是尽量使用膏药等方法将毒素拔出体外。这是因为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等问题,而我们希望避免这些风险。

就像您提到的大丫爷爷的病情,就是因为他的腿受伤了。没有好好的包扎治疗,从而感染了。我从你向我描述的症状,他应该得的是败血症。实际上这种病当时师父要是在的话就不会产生那么惨烈的后果了。”

“你的治疗也是没有错误的。实际上你再给他开一副中药外敷加内服用的话。恐怕他的病就会被你治好的。只不过你当时只背了医书,不会开药。”

灵子一边听着师父说的话,一边心里也在暗暗的发誓,一定要学好中医。坚决不能再发生万大丫爷爷那种情况了。

就在这时,师父正在跟灵子说话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紧接着,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哇哇哭的小孩子闯了进来。她满脸焦急和担忧,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助。